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6:33

  本文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介入时机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早期个体的规范化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相关因素


【摘要】:第一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时间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目标是测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介入时间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按康复介入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发病后72小时内),常规康复组(发病后72小时到7天),两组患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初发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年龄56?85岁,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线的神经功能评定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康复操作按照中国卒中康复指南规范化方案统一进行,康复治疗前、1月及3月分别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定测评,分别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变化.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程度及各量表评定结果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组内在1月末和3月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评定与前一次评定均有显著改善(P0.001)。两组组间早期康复组1月末、3月末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均较常规康复组改善(P0.05),其中3月末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早期康复治疗促进脑功能重组和神经可塑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平稳后的72小时到1周常规康复组相比,病情平稳后72小时内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更好,且安全。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规范的个体化康复治疗,主要包括Bobath康复运动训练(包括:良姿位,逐步进行坐、立、行走等训练);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或抗抑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NMD)评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抑郁程度,卒中分型等方面基本一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第12周卒中后抑郁总有效率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两组在康复治疗中通过观察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个体的规范化康复治疗不仅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同时对抑郁状态有一定程度改善。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三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因素研究目的: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江湾医院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汉密尔顿评分、MMSE评分等方面进行调查评定,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与Logistic回归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效果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文化程度(r=0.52,t=2.10,p=0.032)、既往史评分(r=0.82,t=9.71,p=0.000)、伴发病评分(r=0.66,t=2.23,p=0.033)、汉密尔顿评分(r=0.63,t=3.86,p=0.005)及MMSE评分(r=0.56,t=2.75,p=0.012)和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都和这些因素相关,回归系数β分别为0.41、1.53、1.02、0.51、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和与文化程度、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汉密尔顿评分、MMSE评分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介入时机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早期个体的规范化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相关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第一部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时间临床研究11-20
  • 前言11-12
  • 一、对象和方法12-14
  • 二、结果14-15
  • 三、讨论15-17
  • 四、结论17
  • 参考文献17-20
  • 第二部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20-28
  • 前言20-21
  • 一、对象与方法21-22
  • 二、结果22
  • 三、讨论22-24
  • 四、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8
  • 第三部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因素研究28-34
  • 前言28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28-29
  • 二、结果29-30
  • 三、讨论30-32
  • 四、结论32
  • 参考文献32-34
  • 综述34-42
  • 参考文献38-42
  • 英文缩略词表42-43
  • 附页43-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静;脑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影响[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2 单培彦,曹丽丽,迟兆富,麻琳,刘淑萍;卒中后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3 ;脑卒中后抑郁和情感不适与发病部位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4 苏文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3年04期

5 孙忠华,潘秋兰,潘福祥;脑卒中后抑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3期

6 凌先传;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26例的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3年02期

7 钟雷,张继青;卒中后抑郁[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01期

8 吴丹红,李宗兰,沈向英,李承晏;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1期

9 黄恩,陈平,程韬;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年07期

10 杨雅莹,晏勇;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新进展[J];重庆医学;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嘉林;;额叶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龙登毅;;关注脑卒中后抑郁[A];第十二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巧俊;;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十五次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年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林源绍;邵蓓;王虹;Kevin O' Byrne;李晓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雌激素保护卒中后抑郁中的作用[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朱敏初;朱文娟;;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萍;段德香;卢红;赵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惠红;;疏解平潜、健脾养(清)心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瑞友;王莉;李吉柱;赵丽霞;毛德军;;卒中后抑郁患者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隽莹;肖艳;;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巩法莲;李运刚;;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对运动康复的影响[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张昊;卒中后抑郁管理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对卒中患者要少批评多鼓励[N];科技日报;2012年

3 辽溪;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编译 李译;卒中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宋鲁平 柳妍;当心“卒中”变“抑郁”[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静;卒中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方向在哪?[N];人民政协报;2012年

7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詹淑琴;小心脑卒中后抑郁[N];健康时报;2003年

8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耿同超;关注脑卒中后抑郁[N];保健时报;2009年

9 王梅;脑卒中后为何闷闷不乐[N];大众卫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思远;卒中后抑郁早期检测和治疗的新视角:一篇单脑科中心112例卒中后抑郁的回顾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滨斌;益肾疏肝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程远;脑卒中后抑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炎彬;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小鼠模型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晋秀林;调肝扶脾、化痰通络法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蔡华;畅郁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霞;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琳琳;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邓懿函;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申龙燮;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EP与血浆5-羟色胺的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5年

5 盛雷;益肾解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翟飞;卒中后抑郁患者丘脑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7 任伟华;中风解郁汤结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8 李艳涛;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11基因表达的变化[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李凡;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10 崔燕;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标志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3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13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