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血管炎周围神经病28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与随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20:08

  本文关键词:血管炎周围神经病28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与随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炎 周围神经病 多发性单神经病 神经病理 随访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血管炎周围神经病(vasculi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是指周围神经的滋养血管发生炎性病理改变,造成管腔的狭窄或闭塞,从而出现的周围神经缺血缺氧性病变。血管炎既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多种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感染以及糖尿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可分为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继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以及非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运动感觉损害,该病临床容易误诊,不及时治疗有一定死亡率。本研究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实验室1999年1月-2016年2月间诊断的28例血管炎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进行了随访。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血管炎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学特点,从而为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实验室1999年1月——2016年2月诊断的28例血管炎周围神经病患者。28例患者皆行腓肠神经活检,其中有3例同时行肌肉活检。患者的神经标本行HE、MGT、PAS、甲苯胺蓝、普鲁士蓝、免疫组织化学等染色。3例肌肉标本行HE、MGT、NADH.SDH、免疫组化等染色。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28例患者中,女性13人,男性15人。患者就诊时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1.12±12.13)岁。28例患者起病至诊断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6±20)个月,其中22例起病至诊断的时间间隔短于1年,平均为(4.09±2.52)个月,6例超过1年,最长达8年,平均(3.2±2.6)年。12例(43%)以单神经病变起病,10例患者(36%)双侧下肢多神经对称起病,6例(21%)以四肢多神经对称起病。至诊断时19例患者上下肢均有受累(68%),其中14例患者发展至上肢和(或)下肢的对称性受累,5例不对称;9例患者诊断时仅累及上肢或下肢(32%)。14例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远端重于近端(50%),7例近端与远端损害程度相等(21%),3例近端损害重于远端,2例仅有远端损害,2例肌力检查正常。28例患者中有贫血7例,ESR升高18例,CRP阳性14例,ANCA P日性6例,ANA阳性4例,RF阳性9例,血噬酸粒细胞增多3例,尿蛋白异常4例,尿红细胞计数异常者2例。23例患者电生理检查显示18例以轴索损害为主,5例为轴索损害合并脱髓鞘。神经活检显示有髓纤维密度减少,其中17例患者有髓纤维重度减少(61%)7例患者呈中度减少(25%),4例患者呈轻度减少(14%),所有标本均可见髓鞘溶解腔。22例患者可见神经外膜、束膜血管的跨壁炎细浸润伴血管周围炎,6例仅可见血管周围炎。3例肌肉组织活检显示呈神经源性损害,肌间质内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在病理诊断为血管炎周围神经病的28名患者中,有16人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SVN)(57%),12人为非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NSVN)(43%)。在SVN患者中,ANCA相关血管炎神经病(AVV)8例(29%),其中MPA6例,CSS2例。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血管炎周围神经病4例,1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28例患者中26例患者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其中单用糖皮质激素(GC)4例,GC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20例,GC联合甲氨蝶呤1例,GC联合免疫球蛋白1例,2例拒绝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治疗,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最短2周,最长达9年,平均为(25.6±31.1)个月,其中16例患者随访时间长于1年,平均为(45±29.3)个月,12人随访时间小于半年,平均为(0.9±0.4)个月。21例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其中2例病程中因劳累、发热出现复发,再次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患者经治疗临床表现有改善,出院后病情加重而死亡,2例对治疗反应不佳,病情进行加重并最终死亡,2例未接受GC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症状未见好转,但基本稳定无恶化。结论:1.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较非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更为常见,ANCA相关血管炎神经病是系统性血管炎神经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2.患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起病隐匿,缓慢发展多年。起病方式以单侧上肢或下肢的麻木和(或)无力起病,双侧同时起病甚至四肢同时起病亦不少见。神经受累模式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与重叠型多发性单神经病(不对称多神经病)为主。3.病变神经支配区无力与麻木为最常见的症状。运动障碍多以肢体远端为重。发热也是常见症状,多见于SVN患者。4. ANCA对于从V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电生理检查呈现轴索损害,也可合并脱髓鞘改变。神经活检多数患者有髓纤维密度重度减少,可见髓鞘溶解腔,神经与肌肉活检均可见跨壁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5.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反应较好,因劳累和发热可复发;患者早期出现呼吸困难、白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等时预后差,可导致死亡;若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不佳,则预后较差。
【关键词】:血管炎 周围神经病 多发性单神经病 神经病理 随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5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英文缩写说明13-14
  • 前言14-16
  • 材料与方法16-20
  • 结果20-24
  • 讨论24-28
  • 结论28-29
  • 附表附图29-40
  • 参考文献40-43
  • 综述43-64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再友,李云生;显微型多血管炎一例[J];中原医刊;2002年11期

2 Tso M.O.M.;宋虎平;;继发于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霜样分支血管炎中国女性患者1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10期

3 杨虎天;魏强华;;重视药源性血管炎的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4 何威逊;郭桂梅;;儿童血管炎新分类(2005年维也纳国际会议)[J];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1期

5 何黎;张椺;;血管炎的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2008年01期

6 高天文;廖文俊;;血管炎的诊断[J];皮肤病与性病;2008年01期

7 涂平;;血管炎的分类[J];皮肤病与性病;2008年01期

8 赵跃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炎9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9期

9 王鲁直;;血管炎的机理[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1977年04期

10 谢晶晖;;血管炎的治疗[J];皮防战线;197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章锁;;血管炎的诊治进展[A];2012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毛黎明;涂晓;陈佳韵;胡云琴;程晓霞;王永钧;;中西医结合治疗显微型多血管炎伴急性肾衰竭[A];风湿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C];2005年

3 叶志中;;血管炎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叶志中;;血管炎研究进展[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希川;;特殊类型血管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艳侠;张磊;魏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分析[A];山东省第九次风湿病学学术会议暨风湿免疫疾病生物治疗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叶志中;;血管炎研究进展[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8 张延;詹锋;武伟;林书典;潘楚瑛;陈道军;;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肾脏损害和病理[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傅琳玲;曹双林;刘安齐;张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皮肤表现为血管炎1例[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廖文俊;;嗜酸性血管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钧;血管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赵金霞 刘湘源;特殊血管炎诊治面面观[N];健康报;2011年

3 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 曹淑芬 主治医师;中医如何治疗血管炎[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4 ;关注脑病防治 推广治疗新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尚;血管炎周围神经病28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与随访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姚佳;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例并文献复习[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石宇红;肾血管袢坏死性狼疮继发性血管炎与原发性血管炎临床病理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乔红波;血管炎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D];泰山医学院;2010年

5 王胜武;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与病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崔思玲;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杨满;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相关自身抗原的血清学筛选[D];四川大学;2006年

8 何云;2例累及肺部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蕾;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性粒细胞CD35、CD55、MPO表达以及外周血、尿B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4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74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