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6例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02 03:15

  本文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6例疗效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压氧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采用高压氧治疗5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在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56例,随机分成各28例的甲乙组。甲组进行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在本次治疗研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乙组总有效率为7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关键词】高压氧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分类号】:R741.05
【正文快照】: 0引言后循环缺血是医院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为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最为常见的症状为眩晕。临床上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不仅治疗周期长且疗效甚微,容易反复的循环发作。有研究表明[1-3],高压氧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显著疗效,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振芳;司秋霞;黄静;赵娜;;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6年05期

2 邝伟川;刘悦;陈朝丽;杨海涛;林延;胡育新;;高压氧舱内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阿依古丽·依不拉音;阿衣古丽·司马义;;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6例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A1期

2 郭俊华;陆小波;;磁共振血管成像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3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保国;;止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8期

2 李焰生;;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3 周宏图;谭文捷;袁建国;张雪春;沈铁城;;高压氧及颈椎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7期

4 孙乃中;程晋成;吴杨;徐芳;;高压氧混合氧治疗颈动脉系统TIA36例的疗效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5 崔大明,季耀东,车晓明;高压氧治疗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6 胡顺先,李颖,原毅;高压氧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6期

7 于金萍,陈春富,黄明,王有存;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SOD、MDA与rCBF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76例[J];中医学报;2010年02期

2 路文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0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7期

3 赵海涛;;32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21期

4 杨佳;陈勇;;纳络酮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06期

5 陈玉堂;;正天丸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27期

6 李正军;蒋士杰;姚俊;龚家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年23期

7 姜伟;赵晓峰;孟智宏;;后循环缺血的名称演变及治疗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3年06期

8 苏克江,王桂敏;后循环缺血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3期

9 鞠奕;王桂红;王拥军;;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6年11期

10 王拥军;;澄清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概念 提高诊疗水平[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秋燕;胡兴越;;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维治;;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解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罗翌;;眩晕与后循环缺血[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孟繁华;孙博谦;;影响后循环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广西;张伯兴;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6 王庆松;向阳;王俊;;后循环缺血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世卿;高清顺;高山;王君;张典;石洪霞;;推拿调任通督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8 张莉莉;李敬诚;谢鹏;王景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蔡峥;王菲;;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素珍;吴子明;陈艾婷;冀飞;刘兴健;杨伟炎;韩东一;;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云涛;专家呼吁对后循环缺血加强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何世桢;耳聋耳鸣查查脑血管[N];健康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丁明俊;百会实按灸结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于振江;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杨倩;应用经颅多普勒流速和搏动指数诊断后循环缺血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梁杉杉;穴位注射配合加热药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期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燕燕;基于文献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7 刘芳;针刺颅底组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尚艳花;定眩蠲痛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隋瑞峤;调督益脑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张晶晶;椎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6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76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