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素对树突状细胞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调节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花丹素对树突状细胞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调节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白花丹素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摘要】: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为炎性脱髓鞘以及进一步的脊髓损伤。MS因其具有高发病率、病程长以及青壮年易患而备受重视,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式,因此,探索新型药物对治疗或是改善MS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MS经典的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自身免疫炎症相关的基础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e cell,DC)作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白花丹素(PL)是一种中药复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从而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免疫相关疾病的候选药物,同时白花丹素对DC的作用以及机制\不清楚。研究目的:体外实验探讨白花丹素对人CD14阳性单核细胞来源的DC的分化、成熟、抗原摄取和DC介导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其对DC炎症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体内实验进一步探究了白花丹素对EAE作用和细胞机制。实验内容和方法:体外研究用磁珠分选人外周血中CD14阳性单核细胞,随后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其向DC分化,并用脂多糖刺激其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花丹素处理后,未成熟DC(i DC)以及成熟DC(m DC)表面标记的表达情况。同时,白花丹素预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dextran的摄取来探究i DC抗原摄取能力;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方法检测m 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DC中T细胞极化以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研究应用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诱导小鼠EAE模型,应用白花丹素腹腔注射治疗,对小鼠进行临床评分,处死后对其脊髓进行组化检测,包括HE染色以及Luxol fast blue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花丹素治疗以及未治疗的EAE小鼠脾脏中DC细胞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体外实验中,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白花丹素可以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功能,包括降低i DC和m DC表面标记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i DC抗原摄取以及m DC的抗原呈递能力;同时,白花丹素也能抑制m DC细胞中Th1,Th17细胞极化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此外,在体内实验中,白花丹素对DC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本实验研究发现白花丹素对小鼠DC细胞系DC2.4同样具有抑制作用,明显缓解小鼠EAE的发病以及临床症状。结论:白花丹素可以抑制DC细胞的分化,成熟以及功能,提示白花丹素可能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活性,因此白花丹素可能对于DC相关的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白花丹素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4.5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10-12
- 前言12-16
- 研究现状、成果12-15
- 研究目的、方法15-16
- 对象和方法16-28
- 1.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16-28
- 1.1 细胞分离及体外培养所用试剂16
- 1.2 实验所需抗体16-17
- 1.3 实时定量PCR所需引物及试剂17
- 1.4 动物模型构建及病理分析所需试剂、药品17-18
- 1.5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18
- 1.6 试剂配制18-19
- 1.7 实验方法19-28
- 1.7.1 EAE诱导、临床评分和治疗作用分析19-21
- 1.7.2 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CD14阳性)的分离和纯化21-22
- 1.7.3 DCs细胞的定向分化培养22-23
- 1.7.4 DC表面标记表达分析23
- 1.7.5 iDC内吞作用分析23-24
- 1.7.6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24-25
- 1.7.7 实时定量PCR25-26
- 1.7.8 小鼠脾脏中DC的分化与成熟26-27
- 1.7.9 小鼠DC2.4 细胞系的培养,,及表面标记物表达分析27
- 1.7.10 细胞凋亡的评估27-28
- 1.7.11 统计学分析28
- 结果28-42
- 2.1 白花丹素抑制幼稚DC细胞(iDC)的分化和内吞功能28-30
- 2.2 白花丹素抑制iDC的抗原摄取能力30-31
- 2.3 白花丹素抑制iDC的成熟31-33
- 2.4 白花丹素抑制mDC诱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33-34
- 2.5 白花丹素抑制人血DC细胞Th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34
- 2.6 白花丹素抑制鼠系DC的成熟34-35
- 2.7 白花丹素抑制DC2.4 细胞Th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35-36
- 2.8 白花丹素缓解EAE的临床症状36-39
- 2.9 白花丹素抑制了EAE小鼠脾脏DC39-41
- 2.10 白花丹素对DC2.4 细胞和人DC细胞的凋亡作用41-42
- 讨论42-46
- 3.1 白花丹素对MS的治疗作用42-43
- 3.2 白花丹素对DC的调节作用43-45
- 3.3 小结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5-56
- 综述56-73
- 参考文献64-73
- 致谢7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济;李玲孺;李英帅;张惠敏;郑燕飞;陈雪梅;杨寅;张妍;王琦;;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表观遗传调节理论在中医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3期
2 张义;谢海龙;李龙;田夫;;DC-CIK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2期
3 王浩;苏文;毛光华;张羽捷;史天良;;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年28期
4 李夏莹;黄晓冬;刘肃;;佐剂及其功能和作用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5 胡爽;吴雄飞;何跃;蔡光强;彭侃夫;;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变化在ApoE~(-/-)小鼠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24期
6 续文婷;杨桢;吕农华;;树突状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年08期
7 李斌;陈鹏;郑建云;;rhHSP70联合Mage-3抗原肽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乳腺癌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8 秦晓飞;赵明耀;董子明;;姬松茸多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年02期
9 李贤军;王永华;于芹超;刘静;王硕;高建楠;孙立江;;阻断B7-H1通路增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10 李成镇;宋承鑫;谢遵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J];解剖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Man-Man Lu;Jie Yang;Chen-Chen Feng;Juan Wang;Rui-Xue Leng;Jing Li;Hai-Feng Pan;Dong-Qing Ye;;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OSM gene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SL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A];安徽省2011年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玛杜(AMADOU Ibrahim Halilou);慢性HBV感染不同时期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杜渐;胰腺癌BxPC-3细胞上清液通过上调树突状细胞miRNA-146a的表达抑制其成熟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张晶;新型疫苗佐剂—硫酸乙酰肝素刺激DCs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杨会峰;维生素D在结核杆菌感染条件下对小鼠获得性免疫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莹;IL-13Ra2抗原肽致敏树突状细胞对人脑胶质瘤及其肿瘤干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一;李斯特菌感染的巨噬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在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余磊;跨膜型TGF-β1基因修饰的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小鼠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徐晓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淑慧;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poAI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冯励;猪瘟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免疫应答基因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华;抗生素诱导小鼠小肠菌群失衡对树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邓小蓉;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及皮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模型的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陈颖;LPS长期刺激巨噬细胞引起适应性免疫应答受损[D];暨南大学;2013年
4 黄豫晓;TIP样蛋白在疟原虫免疫抑制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赵国生;IL-17A对GM-CSF诱导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李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功能及与淋巴转录因子Gata-3、T-bet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葛y泍
本文编号:825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2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