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癫痫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现象:癫痫猝死的双刃剑

发布时间:2017-09-11 06:50

  本文关键词:癫痫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现象:癫痫猝死的双刃剑


  更多相关文章: 癫痫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 全面性抽搐发作 癫痫 颞叶癫痫 癫痫症状学


【摘要】:目的:观察影响癫痫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现象(postictal generaliz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uppression, PGES)发生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在癫痫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 SUDEP)中的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癫痫中心有全面性抽搐发作(generalized convulsive seizures,GCS)的患者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PG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总共获得208例患者366次GCS发作的情况,其中109(51.9%)例患者168(45.9%)次GCS发作后出现PGES现象。PGES平均持续时间为33.2±12.0s(34s,3-70s)。出现PGES或严重PGES (20s)的发作,发作后有严重的发作后昏迷表现,且在颞叶癫痫的患者中更多见。同时,发作时间短、强直时间长、惯常发作频率更低是PG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GES不仅与长时间强直有关,也与发作时间短及惯常发作频率低有关。PGES可能是抑制性神经网络激活的表现,从而促进癫痫终止。另一方面,它可能也代表一种既往长时间存在的抑制网络,从而阻止癫痫起始。PGES与SUDEP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链。
【关键词】:癫痫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 全面性抽搐发作 癫痫 颞叶癫痫 癫痫症状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1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次8-9
  • 1 前言9-10
  • 2 方法10-13
  • 2.1 研究对象及长程视频脑电监测10-12
  • 2.2 PGES的判断12
  • 2.3 统计学分析12-13
  • 3 结果13-18
  • 4 讨论18-21
  • 参考文献21-24
  • 综述24-31
  • 参考文献28-31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3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伟,裴力雨,史娟,李云庆,李继硕;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背核向臂旁核的5-羟色胺能投射[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6期

2 沈红卫;王郁;龙瑜;;19例过度疲劳诱发首次癫痫发作临床诊治与预后防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8期

3 陈其才,缪晓玲;刺激杏仁基底核和内侧核对家兔中脑网状结构单位放电的影响[J];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4 鞠躬;胡琳;;家兔结合臂旁核的构筑[J];解剖学报;1983年04期

5 邱学才,韩济生;大鼠杏仁核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加速[J];科学通报;1985年05期

6 戴晓章;叶蒙福;陈玉敏;丁炯;印克杰;;杏仁体和下丘脑至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的投射[J];南京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7 王晓丽;张敬军;;妊娠合并癫沲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年06期

8 葛炎;丁玎;虞培敏;朱国行;洪震;;癫沲猝死的相关研究新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年03期

9 潘洁;陆钦池;;癫vN猝死机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5年03期

10 聂琳;刘磊;;杏仁核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及利多卡因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登奎;杏仁复合体对兔视1区神经元光诱发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德富;大鼠杏仁外侧核对皮层AⅠ区神经元纯音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顾桂宝;大鼠结合臂旁核的形态学及电生理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

4 贾宏阁;延髓初级内脏传入中枢与中央杏仁核的直接、间接联系及相关递质支配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5年

5 韩中胜;大鼠终纹床核卵圆核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88年

6 王百忍;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的亚微结构特征及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的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1987年

7 尹一飞;重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冯婷;CCK系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条件恐惧记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李杰;Dock3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刘蓓;蛋白激酶C对焦虑样行为小鼠前边缘皮层突触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航;自由转轮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丹丹;中枢胆碱能系统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杨振;应激条件下中枢胆碱能系统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金巍;腺苷激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对神经元凋亡的作用研究[D];南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9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29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