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血管痉挛以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2 12:30

  本文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血管痉挛以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梗死(D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本院2008年~2015年,符合标准的a SAH患者100例,分析a SAH并发CVS和D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并发CVS组相比,并发CVS患者的Hunt-Hess分级Ⅲ~Ⅳ、血糖水平(BGL)130 mg/d L、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10000/mm3、患者并发再出血、吸烟、高血压、饮酒患者比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并发DCI患者Hunt-Hess分级Ⅲ~Ⅳ、WBC10000/mm3、患者并发再出血、吸烟以及高血压所占比例均高于无CV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以及高血压是CVS以及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以及高血压是a SAH并发CVS和DC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预后的评估和治疗中可作为参考。
【作者单位】: 辽宁省海城市海城中医院;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脑卒中的3%~4%,然而,预后极差,约有85%是因颅内动脉瘤引起[1]。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可引起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DCI是导致a SAH患者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2]。目前,DCI因其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梅;多动的孩子不可忽视脑血管痉挛[J];家庭医学;2005年02期

2 田力学,韩宏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3 刘威,朱贤立,杨富明,张方成;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03期

4 王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预测因素的多元分析[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2期

5 高宗恩;经颅彩色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痉挛诊断的用途[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2期

6 吴锦英;;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4年04期

7 王們,赵丛海,董长辉,黄山,李铁男,周泽亚;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血管痉挛[J];吉林医学;2005年02期

8 刘伟国;杨小锋;曹飞;郑秀珏;沈宏;傅伟明;吕世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血管痉挛186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15期

9 刘建民;洪波;;脑血管痉挛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6期

10 王文娟;赵性泉;王伊龙;;脑血管痉挛的管理[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秉杰;刘耀华;赵世光;;细胞外钾离子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瑾;;颅内压监护在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涂建飞;刘一之;纪建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初步研究[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霍秀兰;王洋;高秀英;郑艳萱;;经颅多普勒对心痛定解除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 宋湖平;洪涛;陈红伟;叶新运;曾而明;;脑血管痉挛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吕健;张瞿璐;戴芳德;陈静;刘迎辉;华莎;;经颈动脉注入罂粟碱治疗脑血管痉挛临床应用和效果观察[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赵世光;郑秉杰;;脑血管痉挛机制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异常[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孙晓欧;王中;;脑池内局部应用尼卡地平多聚体缓释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郑秉杰;郑天虎;刘耀华;韩大勇;赵世光;;调整一氧化氮合酶异常治疗实验性脑血管痉挛[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勇;钟鸣;谭显西;;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痉挛模型中的应用[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姜雪松;哈医大研究脑血管痉挛获突破[N];哈尔滨日报;2011年

2 记者 衣晓峰;至少有三类基因与动脉瘤密切相关[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珑;血管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房向阳;SeHA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治疗脑血管痉挛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范晨;一种新的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建立及脑血管痉挛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力强;PKC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5 洪涛;特异沉默Cx43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6 冀勇;SAH后PKC、NF-kB和ICAM-1表达变化及其与CVS发病机理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张玉龙;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模型基底动脉中IL-6和ET-1基因表达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钱涛;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后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病机理及粉防己碱的干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赵振伟;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D-Val~(22)]大ET-1(16-38)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蒋栋毅;布洛芬聚乳酸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壮;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全脑CT灌注与血管痉挛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武中成;血浆和肽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相关性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3 涂建飞;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汪峰;脑血管痉挛与其生化预测标记物[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邓晓东;核心蛋白聚糖及相关炎症因子在血管痉挛患者中浓度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施国君;脑血管痉挛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冯九庚;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痉挛的体外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高子云;缝隙连接蛋白在脑血管痉挛中表达的改变[D];江西医学院;2003年

9 吴健;实验性脑血管痉挛中Ⅰ型钙蛋白酶表达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高明明;心电图改变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7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37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