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防治脑卒中后肩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0:09

  本文关键词: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防治脑卒中后肩痛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卒中后肩痛 轮椅扶手辅助器 中西医结合 康复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轮椅扶手辅助器配合中西医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肩痛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明确轮椅扶手辅助器协助坐位下良肢位摆放对预防及减轻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意义,试图为脑卒中患者肩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实用而有效的康复工具,为脑卒中后肩痛康复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安装轮椅扶手辅助器并正确摆放患侧上肢良肢位,配合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照组给予普通轮椅及适当良肢位宣教,同样配合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共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6、8、12周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治疗前及治疗后4、6、8、12周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Hed Barthel Index, MBI),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及以及生活质量评定(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得出观察数据后,各组数据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并根据有无肩痛、有无肩关节半脱位进行分层统计对照分析,以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一、基线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VAS、FMA-U、MBI、QL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同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后不同时期,两组患者在肩痛缓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上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VAS评分明显下降,FMA-U、MBI、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肩痛患者对比发现,.治疗组11例无肩痛患者治疗后1例出现肩痛,发生率为9.1%,对照组10例无肩痛患者,治疗后4例出现肩痛,发生率为40%,说明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方案能预防肩痛发生。四、分层比较:对病程、年龄分层分析显示,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方案缓解病程短、年龄大的脑卒中患者的肩痛的的效果优于病程长、年龄小的患者;对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分层分析显示,使用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方案治疗时,在提升肩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无肩痛患者,在缓解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痛方面的效果优于无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在改善无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有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五、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一、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方案可预防中风后肩痛的发生;二、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方案对患肩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具有改善作用,但配有轮椅扶手辅助器的患者在这些方面的改善效果优于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患者。三、轮椅扶手辅助器结合中西医康复方案更有利于缓解病程短、年龄大、有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肩痛及提升肩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更有利于改善无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痛 轮椅扶手辅助器 中西医结合 康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1-22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11-18
  • 一、脑卒中后肩痛的定义及流行病学11
  • 二、脑卒中后肩痛的诊断与临床表现11
  • 三、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1-13
  • 四、脑卒中后肩痛的现代医学治疗13-16
  • 五、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估16-18
  •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18-22
  • 一、偏瘫肩痛的病因病机18-19
  • 二、偏瘫肩痛的中医治疗19-22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2-42
  • 第一节 研究目的22
  • 第二节 研究方法22-26
  • 一、研究内容22
  • 二、研究对象22-23
  • 三、样本量估算23
  • 四、治疗措施23-24
  • 五、观察指标及方法24-25
  • 六、统计学处理25
  • 七、技术路线25-26
  • 第三节 研究结果26-34
  • 一、两组基线比较26-27
  • 二、疗效比较27-31
  • 三、分层比较31-34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34-42
  • 一、研究结果分析34-36
  • 二、讨论36-40
  • 三、本研究创新之处40
  • 四、本研究不足之处40
  • 五、设想及展望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8
  • 附录48-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婵;治疗性体位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年08期

2 钱仁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7期

3 陈红霞;何铭锋;谢仁明;;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范雪梅;杜巨豹;;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作用[J];山东医药;2010年04期

5 马卫琴,宋忠耿,徐青,高鹤;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肩-手综合征45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年03期

6 彭伟,范丽华;循经浮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4年06期

7 郝永玲;谢瑛;尤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干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08期

8 李放;;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命名、诊断和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9 陈德仁;;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35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10期

10 李宁;田丰玮;王成伟;喻鹏铭;周熙;文谦;乔秀兰;黄露;;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843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43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