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MOF Toll样受体 FOXP Treg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发病高峰期、缓解期Treg细胞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 OF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M OF对EAE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将20只体质量相近的6~8周龄C57BL/6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第0天腹股沟处皮下注射200μg MOG35-55,对照组注射等量弗氏完全佐剂,两组均腹腔注射200 ng百日咳毒素,第2天腹腔注射200 ng百日咳毒素。取EAE组不同发病时期和对照组小鼠的脾脏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 OF、FOXP3和H4K16ac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脾脏组织中M OF、FOXP3、TLRS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 IP)法检测M OF与FOXP3在脾脏组织中有无相互作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q PCR)法检测MOF的下游靶基因;在HCT116细胞中过表达MOF后检测FOXP3、TLRS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EAE组脾脏中的MOF及FOX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AE组小鼠脾脏中MOF、FOXP3、IL17、TLR4、TLR5、TLR6、TLR7、TLR9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 OF与FOXP3在脾脏组织中结合并有相互作用;脾脏组织中,MOF与FOXP3、TLR3、TLR4、TLR5、TLR6、SMAD2、SMAD3和RoRγt启动子结合;MOF过表达后,TLR4和FOXP3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MOF通过与FOXP3相互作用,抑制EAE的发生。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MOF Toll样受体 FOXP Treg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2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NCET-13-0344)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2015JC036)
【分类号】:R744.51
【正文快照】: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itis,EAE)是一种以特异性CD4+T细胞介导为主,以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炎性因子IL17分泌增多,是人类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 S)的理想动物模型。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学俊;;腹部创伤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附三例报告)[J];实用外科杂志;1985年11期
2 宋晓京;吴国远;黄懋魁;;急性胰腺炎与多脏器官功能衰竭(MOF)[J];中国临床研究;1990年02期
3 赵琢道;杨宗城;黎鳌;;烧伤后MOF病人脏器含水量的变化[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年01期
4 郑显理,崔乃强;急腹症致MOF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1987年10期
5 江淑贞,张加理;《MOF—1型鉭力微机测定系统》鉴定会在杭州召开[J];口腔医学;1987年02期
6 彭毅志;肠道是创伤后MOF的中心器官[J];中国急救医学;1996年01期
7 张延龄;多器官衰蝎(MOF)时的肠道作用(英)[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年06期
8 王典;王海鹏;于文;杨天潼;于晓军;;重伤家兔体内Cu及代谢酶变化与MOF及死亡关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9 徐俊彦;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MOF相关因素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10 邓春江,韦玮;重症肝炎并发MOF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永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MOF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林应光;陈娟;;妊娠死胎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MOF[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3 潘天白;颜宝华;;38例脑卒中序贯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临床分析[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4 乔彬彬;葛苗;张丙广;邓克俭;;罗丹明6G后修饰的MOF材料对水溶液中Hg~(2+)的传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干建新;施小燕;;创伤后MOF患者外周血PMNs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6 潘慧;郑广水;王俊丽;安冰;柏鑓;;一个三维Ni(Ⅱ)-MOF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A];2012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磊;苏忠民;;基于柔性三羧酸和含氮配体构筑的新颖MOF结构:合成、结构与荧光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韩磊;许兰平;秦兰;;手性氨基酸衍生物配体的设计及其MOF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李丽丽;张金雪;赵冰冰;李路辉;杨光;;银三氮唑-MOF对六价铬吸附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10 李晓湘;王敬菊;;白血病合并MOF诊断与抢救体会[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宁;卵巢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人类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D];吉林大学;2013年
2 郝向荣;基于刚性配体和模板效应构筑的MOF孔道材料[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兵;基于MOF的两级建模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永波;基于UML和MOF的建模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3 屈华;2-氨基对苯二甲酸和噻吩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MOF)的结构与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岩;粒子间孔隙主导的介孔MOF制备与表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包维斋;金属有机框架(MOF)制备、改性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2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5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