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灌注压监测和强化血压控制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灌注压监测和强化血压控制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自发性脑出血 脑灌注压 强化血压控制 Rankin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脑灌注压(CPP)监测和强化血压控制在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收集63例严重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脑灌注压监测,根据CPP值分为两组:CPP60 mm Hg组(A组),CPP≥60 mm Hg组(B组),比较其5 d甘露醇使用量及其他临床指标。并将B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压控制组和对照组,对其术后28 d死亡率及3个月Ranki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后5 d甘露醇用量明显大于B组,术后28d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7,χ2=6.99,P均0.05)。B组中,强化血压控制组中CPP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Ranki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0、-3.01,P均0.05),而两组术后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CPP监测和强化血压控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单位】: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灌注压 强化血压控制 Rankin评分
【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引导项目(2013)
【分类号】:R743.34
【正文快照】: 自发性脑出血占卒中10%~17%,是全球范围内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病人数每年超过100万人[1]。严重脑出血的高死亡率除了与血肿压迫本身有关外,过高或过低的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是重要的继发损害因素,如何注:*:与B组比较,P0.05。表2 A组和B组患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莲,焦念宝,梁迎春;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年06期
2 张茂,黄垂学;幕上自发性脑出血76例预后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3年02期
3 徐招柱,钟栋发,黄秉钦,温伟珍,石佳泉;小儿自发性脑出血78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4 邵连斌;李和平;孙红燕;;妊娠合并自发性脑出血2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9期
5 裴丽萍;;对自发性脑出血的认识[J];中国伤残医学;2008年04期
6 王占尧;曹磊;常树林;;神经内镜技术在高龄自发性脑出血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7 范小璇;赵晓平;张毅;周振国;方永军;柏鲁宁;畅涛;侯文;;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10期
8 方旭生;张培峰;柳隆华;林恩;;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5期
9 高瑞,杨海英,赵际沣;青年自发性脑出血20例[J];人民军医;1996年11期
10 吴兴辰 ,宋伟娜;自发性脑出血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林;陈锋;杜权;;12例青年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治体会[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风云;刘毅;赵路清;路顺义;;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傅林;许培源;陈锋;王昊;;青年人自发性脑出血21例诊治体会[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徐德朋;江学成;;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心电图与预后[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许宏伟;;自发性脑出血的诊疗研究进展[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建敏;贾映海;刘健;唐平;饶萍;温天明;;综合因素分析判断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附104例临床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赵建华;台虹;杨雷;欧阳红梅;方蒡;高玉红;;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发性脑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谦;韩国强;高方友;王俊;熊云彪;姚倍金;宋伟正;尹浩;;自发性脑出血95例临床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关键雄;吴任荣;;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徐渭清;;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的急诊处理[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博;电阻抗体层成像(EIT)技术对自发性脑出血实时监护的可行性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陈彦克;腺苷受体A2a激动剂对自发性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敏;自发性脑出血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江雷振;自发性脑出血中红细胞对AQP-4的影响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远;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樊帅帅;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罗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陶晓晓;自发性脑出血后铁离子相关的脑损伤[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嘉敏;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肠内营养的多因素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0年
8 濮月华;卒中数据库研究及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陈楠;自发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常川;GRE-T2*WI序列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含铁病灶演变过程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病例随访[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7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0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