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缺血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Thrombo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TIMS-China),从中选取所有4.5小时内完成静脉rt-PA溶栓治疗且完成90d随访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本研究的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是静脉溶栓后90d随访时的m RS评分,将m RS评分0~2分定义为功能结局预后良好;主要安全性结局指标为溶栓后24~36h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情况及溶栓后90d患者的死亡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rt-PA静脉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105例患者,其中在3个月随访时功能结局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g2)643(58.19%)例,出现SICH者61(5.52%)例,死亡患者115(10.41%)例。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溶栓前收缩压(OR 0.883,95%CI 0.796-0.979,P=0.0185)、溶栓前NIHSS评分(OR 0.859,95%CI 0.835-0.883,P0.0001)、溶栓后24小时收缩压(OR 0.849,95%CI 0.760-0.949,P=0.0038)及2小时内神经功能改善(OR 5.566,95%CI 3.771-8.216,P0.0001)与溶栓后功能良好预后独立相关;溶栓前INR值(OR 10.169,95%CI 2.278-45.386,P=0.0024)、溶栓前NIHSS评分(OR 1.180,95%CI 1.134-1.227,P0.0001)、既往卒中病史(OR2.143,95%CI 1.194-3.844,P=0.0099)及24小时内神经功能改善(OR 0.100,95%CI 0.040-0.252,P0.0001)与溶栓后死亡独立相关;溶栓前NIHSS评分(OR1.061,95%CI 1.001-1.134,P=0.0408)、既往卒中病史(OR 4.816,95%CI 1.751-13.250,P=0.0023)及TOAST分型的心源性卒中(OR 13.441,95%CI 3.131-57.705,P=0.0005)与溶栓后颅内出血独立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收缩压水平、溶栓前基线NIHSS评分、溶栓前INR值、既往卒中病史、TOAST分型、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等是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表10-11
- 引言11-13
- 第1章 临床研究13-41
- 1.1 材料与方法13-16
- 1.1.1 研究对象13-15
- 1.1.2 研究方法15-16
- 1.1.3 统计学方法16
- 1.2 结果16-28
- 1.2.1 一般资料情况16-17
- 1.2.2 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单因素分析17-22
- 1.2.3 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多因素分析22-28
- 1.3 讨论28-36
- 1.3.1 年龄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28-29
- 1.3.2 卒中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29-30
- 1.3.3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0-31
- 1.3.4 血压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1-32
- 1.3.5 既往糖尿病史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2-33
- 1.3.6 卒中-溶栓给药时间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3
- 1.3.7 房颤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3-34
- 1.3.8 TOAST病因分型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4-35
- 1.3.9 既往卒中病史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5-36
- 1.3.10 溶栓前INR值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36
- 参考文献36-41
- 第2章 综述41-51
- 2.1 溶栓疗法的理论依据—缺血半暗带和再通理论41-42
- 2.2 溶栓治疗的主要途径42-44
- 2.2.1 静脉溶栓42
- 2.2.2 动脉溶栓42-43
- 2.2.3 动静脉联合溶栓43-44
- 2.3 溶栓治疗的预后评估44
- 2.4 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44-45
- 2.4.1 颅内出血44-45
- 2.4.2 再灌注损伤45
- 2.4.3 血管再闭塞45
- 2.5 溶栓治疗的影像学评价及对溶栓的影响45-46
- 2.6 问题与展望46
- 参考文献46-51
- 结论51-52
- 附录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53
- 附录B 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53-54
- 致谢54-56
- 导师简介56-58
- 作者简介58-60
- 学位论文数据集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达,沈洪,孟庆义,刘钰,王艳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1年07期
2 仇宏伟,杨秀芳;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的护理体会[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10期
3 丁国林;;溶栓疗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年05期
4 王鸿利;;防栓和溶栓疗法[J];医师进修杂志;1990年08期
5 吕利雄;因人而定的溶栓疗法[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6期
6 周涛,陈柏楠,李昭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J];山东医药;1997年11期
7 ;右室受累或未受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应用溶栓疗法的结果[J];天津医药;1999年06期
8 原艺,刘英霞,薛红珍;溶栓与抗凝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J];黑龙江医学;2000年09期
9 武喜梅,郭春艳;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护理体会[J];菏泽医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计达,沈洪,孟庆义,刘钰,陈威;院前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1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惠翔;;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景范;赵颖军;;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李芳;来颖;;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护理[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欧阳忠;许桂枝;刘川军;曹延萍;;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塞复苏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王爱平;王彦;;护士在AMI溶检治疗中应具备的知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杜空;杨步军;张叶芳;郝占峰;张建军;李振刚;雷小明;;中西医结合的慢性溶栓疗法治疗陈旧性静脉血栓临床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顺意;杨艳燕;马立新;高尚;李紫;;纳豆激酶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李海林;;CPR中溶栓抢救猝死成功1例[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尚珠;黄平平;郑亚丽;吴立华;刘春华;李君凡;胡依民;徐宁;;溶栓配合肝素间歇疗法治疗静脉血栓形成[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建生;王冬;刘敬霞;;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脑缺血大鼠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传华 陆峰;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兆钺;溶栓治疗与监测[N];健康报;2001年
3 应庆;接触性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许锦东;急性心梗溶栓成败的关键———时间[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新刚;什么叫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王振岭 邢冬梅;慢性溶栓疗法通过技术鉴定[N];健康报;2006年
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急性心梗溶栓治疗黄金6小时[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雪敏;治疗STEMI:溶栓与PCI,2选1?[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靖九江;开辟超声溶栓治疗新天地[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王振岭 邢冬梅;慢性溶栓疗法可使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再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玉霞;直接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文裔;深静脉血栓靶向溶栓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杨寓玲;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临床评价[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翠燕;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1年
5 张小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主要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国山;丹红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占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直接PCI与溶栓治疗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8 具星爱;国产Tenecteplase和r-tPA溶栓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罗春苗;转运PCI与立即溶栓治疗AMI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辉;腔内超声溶栓治疗犬外周血管血栓形成[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5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1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