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低氧诱导因子-1α、脑红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7 19:29

  本文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脑红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低氧诱导因子-1α 脑红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


【摘要】: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溶栓被公认为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其在临床上应用需遵循严格的时间窗以及应用后可能出现的种种并发症,目前大约仅有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因此研究出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我们科研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本研究通过监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脑红蛋白(NGB)的浓度,探讨HIF-1α和NGB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并探究两指标间相互关系。希望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80例于2014年1月到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入住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8例,女患者32例,平均年龄(60.31±13.37)岁。诊断严格遵循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排除冠心病、甲状腺疾病、胰腺病、血液病、严重的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外伤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慢性缺氧性疾病、及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常规治疗。2样本采集和测定:所有患者过夜禁食12~14小时于入院次日清晨肘部静脉采血,将分离的血浆标本冻存于—80℃冰箱内。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血浆中HIF-1α及NGB的浓度进行测定。其他血糖、血脂、凝血四项等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指标由检验科测定。3分组及观察指标:将所有研究对象按血浆HIF-1α及NGB的平均浓度分别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四组进行研究。高HIF-1α组患者血浆HIF-1α645.73pg/ml,低HIF-1α组患者血浆HIF-1α645.73pg/ml,高NGB组患者血浆NGB108.47ng/ml,低NGB组患者血浆NGB108.47ng/ml。并且按nihss评分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的第1天及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首次评分结果把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按两次nihss评分变化把疾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预后差(无变化、恶化、死亡)等进行研究。4统计学分析: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血浆高低hif-1α两组及高低ngb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严重程度的差异。通过χ2检验分析血浆高低hif-1α组之间及高低ngb组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差异。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低氧诱导因子-1α、脑红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否独立于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bmi、ldl-c、hdl-c、lp(a)、tc、tg、fib等可能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秩相关分析揭示hif-1α与ngb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低hif-1α组与高hif-1α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高低hif-1α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31,p=0.033),血浆低hif-1α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轻于高hif-1α组。2低hif-1α组与高hif-1α组患者预后的比较:低hif-1α组患者经常规治疗预后良好的占70%,高hif-1α组预后良好的占40%,因此血浆低hif-1α组患者预后比高hif-1α组好(χ2=6.963,p=0.00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浆hif-1α水平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独立于年龄、血压、性别、血脂、血糖和凝血等危险因素(p0.05)。4低ngb组与高ngb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高低ngb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437,p=0.015),血浆低ngb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轻于高ngb组。5低ngb组与高ngb组患者预后的比较:低ngb组患者经常规治疗预后良好患者占65%。高ngb组预后良好患者占40%。因此低ngb组患者预后比高ngb组好(χ2=3.868,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浆脑红蛋白水平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独立于年龄、血压、性别、血脂、血糖和凝血等危险因素(P0.05)。7血浆HIF-1α与NGB的相关性分析:对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IF-1α与NGB的浓度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与NGB呈正相关r=0.675,P0.0001。结论:1 HIF-1α及NGB可通过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2监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IF-1α和NGB的含量,可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疾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3患者血浆HIF-1α和NGB水平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独立于年龄、血压、性别、血脂、血糖和凝血等危险因素的。4 HIF-1α与NGB的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 脑红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写12-14
  • 前言14
  • 材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0
  • 附图20-21
  • 附表21-24
  • 讨论24-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综述36-45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刘芳;脂联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马丽媛;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王兵;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刘学东;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1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31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