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和第4-A部分,Hoehn-Yahr分期评分共随访410例PD患者,将UPDRS量表第IV-A部分32项≥1分的患者纳入LID组,并与非LID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主要临床亚型、病程、使用多巴制剂的疗程及当前的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396例患者坚持规律服药2个月以上,并且其中的105例患者出现异动症,LID组与非LID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使用左旋多巴疗程、剂量、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动症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使用左旋多巴的日剂量是L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以及使用左旋多巴日剂量较大的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异动症。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危险因素
【分类号】:R742.5
【正文快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 nesias,LID)是相关运动并发症之一,根据病程、临床表现以及与服药的关系,一般分为剂峰异动症 (peak-dose dyskinesia,PDSK),双相异动症(diphasicdyskinesia,DDSK),及关期肌张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黄译腺;罗蔚锋;刘春风;;腺苷2A受体、亲代谢谷氨酸受体对异动症可塑性改变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刘振国;;浅谈帕金森病治疗的并发症——异动症[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3 陈怀珍;蔡永亮;张静;徐国存;葛青;方向;李俊;;龟地苁星颗粒治疗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4 赵国光,李勇杰,邵明,丁育基;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9年08期
5 管强,曹学兵,孙圣刚;非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在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中的作用及防治措施[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年02期
6 黄宁静;陈敏;;止颤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异动症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9期
7 魏江磊;陈伟;干静;朱炜;俞郦;周明珠;刘振国;;天芪平颤方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8 孙慧勤;陈先文;李芳;许奇;王烈成;李光武;;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行为学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陈炜;梁健芬;蒋凌飞;吴林;董少龙;何乾超;;五虎追风散配合西药治疗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年01期
10 陈锦艳;;42例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灿兴;叶青;;多巴胺D2受体在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牛轶tD;王涛;孙圣刚;;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基底节区传出通路功能变化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段凤菊;骆志坚;王涛;徐岩;;ERK1/2持续磷酸化在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发生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孙圣刚;徐岩;曹学兵;;MK801对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黄译腺;李丹;罗蔚锋;刘春风;;CSC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行为、纹状体A2A受体和mGluR5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骆志坚;段凤菊;王涛;徐岩;;多巴胺D1和谷氨酸NMDA受体参与调控异动症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强;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直接通路活化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峪涵;GRIN2B、SLC6A3、SLC18A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媛;高表达ΔFosB诱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的作用及其基因靶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明康文;加味大定风珠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异动症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高冕;缝隙连接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张燕;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协同治疗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的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爱玲;高表达ΔFosB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运动环路的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丹;腺苷A_(2A)受体对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蒋欣;高表达转录因子ΔFosB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NMDAR1的调节[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荣飞;舟山眼镜蛇毒CTXn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疗效观察[D];广州医学院;2010年
9 张丙天;mTOR信号通路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4年
10 孙慧勤;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纹状体c-fos和ENK表达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7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7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