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评分系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差异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五种评分系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差异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作者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基金】: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2013225089,2014225008)
【分类号】:R743.33
【正文快照】: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stroke,AI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1-2],而静脉溶栓治疗却使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风险明显增加[1,3]。HT是AIS静脉溶栓后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燕;贾翔;孙景波;;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中医药干预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2 陈娟;白青科;赵振国;赵晓晖;隋海晶;杨娟;沈健;陆练军;周媛;;不同时间窗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凝血标志物的变化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4期
3 陈立云,曾进胜,李常新,温红梅,解龙昌,Nigel P.Birch,黄如训;rt-PA应用后MMP-2、MMP-9表达的改变及Neuroserpin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年04期
4 刘芳;史宗杰;张锦华;耿昱;;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预测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4年08期
5 孙威;马舒贝;李雪媛;王洪志;杨颖;张静波;;MMP-9与高龄老年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07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建军;赵永波;;米诺环素对大鼠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古炀晖;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与血压变异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刘熙;脑梗死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9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7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