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P300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2:26
本文关键词: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P300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卒中后抑郁 血同型半胱氨酸 P300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摘要】:目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卒中事件后人们集中于对患者肢体活动、感觉及语言障碍治疗及康复的关注,且缺乏权威的诊断标准及检查手段,PSD常常为综合医院的临床医师所忽视。本研究通过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中PSD患者与非PSD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测定及P300电位的检查,以明确此二者与PSD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同时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及P300之于PSD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从而为PSD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能完成一年随访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是否出现PSD分为PSD组及非PSD(NPSD)组。脑卒中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PSD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第32条中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对比分析两组间血浆Hcy浓度及P300检查结果中潜伏期、波幅的差异;分析PSD组HHcy例数与P300异常例数的差异性。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50例脑卒中患者,PSD组人数为55例,NPSD组人数为95例,本次研究PSD的发病率为36.67%。PSD组男性24例(43%),女性31例(57%),平均年龄为65.45±9.49岁;NPSD组男性46例(48%),女性49例(52%),平均年龄为64.50±8.99岁,两组年龄、性别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一般资料比较中,体重、身高、BMI值、吸烟及饮酒嗜好、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既往卒中病史、NI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卒中部位的比较中,入组150例卒中患者发病部位位于左侧共有43例,出现PSD的为21例,发病率48.87%;发病部位位于右侧的共46例,出现PSD的为10例,发病率21.73%;发病部位多发于双侧的共61例,出现PSD的为24例,发病率39.34%,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7.34,P0.05)。3.PSD组血浆Hcy浓度为25.73±13.81μmol/L,NPSD组浓度为14.77±8.54μmol/L,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PSD组中,HHcy患者(Hcy浓度20μmol/L)36例,非HHcy患者17例;NPSD组中,HHcy患者39例,非HHcy患者5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PSD组平均HAMD抑郁量表评分为12.38±4.53分,NPSD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为4.16±1.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P0.01)。4.PSD组P300平均潜伏期为405.96±26.10ms,波幅平均为4.83±1.87u V;NPSD组P300平均潜伏期为343.28±18.55 ms,波幅平均为9.56±2.71u V,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03,P0.05;t=11.42,P0.05)。PSD组患者P300检查潜伏期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901,P0.01),波幅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90,P0.01)。5.血浆Hcy浓度、P300之于PSD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示:入组病例中HHcy患者共73例,其中PSD组中有36例,NPSD组37例,血浆Hcy浓度化验的真阳性率(灵敏度)为58.18%,95%可信区间为(0.7123,0.4513);真阴性率(特异度)为56.84%,95%可信区间为(0.5583,0.5782)。P300检查异常者两组共出现62例,其中PSD组49例,NPSD组23例,灵敏度为89.09%,95%可信区间为(0.8085,0.9732);特异度为86.31%,95%可信区间为(0.7939,0.9322)。结论1.PSD是脑卒中患者在精神情感方面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为36.67%,其发病与卒中部位、卒中病史、卒中严重程度及近期负性生活事件相关,其他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脑卒中患者伴有HHcy可增加其出现PSD的危险性。3.ERPs中的P300检查结果可为PSD的发现、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血同型半胱氨酸 P300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序言12-14
- 第2章 资料与分组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病例分组14
- 2.3 诊断标准14-16
- 2.3.1 脑卒中诊断标准14
- 2.3.2 PSD诊断标准14-16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16-19
- 3.1 一般资料及影响因素16
- 3.2 研究内容16-17
- 3.2.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6
- 3.2.2 血浆Hcy浓度检查16
- 3.2.3 P300 检查16-17
- 3.3 实验设备17
- 3.4 统计学处理17-19
- 第4章 结果19-26
- 4.1 一般资料比较19
- 4.2 影响因素分析19-22
- 4.3 Hcy与P300 对PSD的相关性分析及诊断价值22-26
- 4.3.1 HAMD评分22
- 4.3.2 PSD组与NPSD组间血浆Hcy浓度及HAMD评分比较22-23
- 4.3.3 PSD组与NPSD组间P300 检查结果的比较23-24
- 4.3.4 血浆Hcy浓度与P300 对PSD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24-26
- 第5章 讨论26-35
- 第6章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1
- 综述41-50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4
- 致谢54-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琳;刘振华;赵连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0年22期
2 徐俊冕;;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08年04期
3 马颖;刘红;;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9年03期
4 徐淑芹;范华;黄兴富;董怀平;;脑卒中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5 殷莉,李京亮,张岚,孙学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个性、情绪因素的研究[J];华西医学;2004年04期
6 蒋华玉;王永刚;;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的meta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7 程丝;冯娟;王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8 刘志良;老锦雄;潘清洁;;背俞穴温针灸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04期
9 高文娟;李晨虎;李婷;;一线城市社区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01期
10 樊东升;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997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976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