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聚乳酸基支架制备及其纳米拓扑结构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3:35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基支架制备及其纳米拓扑结构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乳酸 纳米拓扑结构 成骨细胞 体外降解


【摘要】:本文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辅助相分离技术,结合碳酸氢铵(ammonium bicarbonate, AB)颗粒为致孔剂,制备具有不同纳米拓扑结构的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de, PLLA)基支架,并考察了其不同纳米结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情况。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首先,分别采用二氯甲烷、二氧六环及两者1:1(v:v)混合溶剂溶解PLLA,浓度为10%(w/v),致孔剂的使用量为AB/PLLA20:1(w:w),制备宏观尺寸为直径14mm、厚度3mm的不同结构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支架分别呈大孔薄壁、均一纤维丝、大小孔并存网状结构。支架具有高孔隙率(94%)和极低的有机溶剂残留(二氯甲烷12ppm,二氧六环17ppm)。采用Alamar Blue法考察支架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制备的支架细胞毒性低,属合格水平。动态凝血实验表明,PLLA支架材料比对照组(玻片)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 其次,考察了不同纳米拓扑结构支架对L929及MC3T3-E1的黏附、增殖以及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显示MC3T3-E1在混合溶剂组中的黏附率最大,二氧六环组中最小,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至第5天后,支架中的细胞均有增殖,然而,到第7天时,二氧六环组细胞数量减少,二氯甲烷组数量改变不明显,混合溶剂组细胞能缓慢增殖;Bradford试剂检测支架中细胞蛋白分泌总量,结果显示,混合溶剂组中细胞蛋白分泌总量最多,二氧六环组中最少。相较于MC3T3-E1,L929在三种结构中黏附率均增大,然而细胞增殖速率比MC3T3-E1小;三种结构中细胞蛋白分泌量总体水平比MC3T3-E1高。初步实验结果得出,混合溶剂组支架较利于细胞生长,在此结构支架中复合不同量丝素(silk fibroin, SF)纳米颗粒,分别为PLLA/SF(w/w)9:1、8:2、7:3,考察SF的加入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SF的加入能够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及与细胞的亲和性,可以提高支架对MC3T3-E1的黏附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SF含量20%组能持续增殖,SF含量30%组细胞数量减少,SF含量10%组细胞数量改变不明显。相较于不含SF的支架中细胞蛋白分泌量,含SF的支架中细胞蛋白分泌量增加。与MC3T3-E1相反,SF加入反而降低了L929的黏附率,然而,L929在含SF支架中增殖更迅速,细胞蛋白分泌总量也进一步增加。综合分析得出,SF含量为20%时,较利于细胞的生长。 然后,选出二氯甲烷组、混合溶剂组以及SF含量20%组的支架,探究其体外构建骨组织的潜能性。考察确定成骨诱导液条件,在支架中种植MC3T3-E1,培养7、14、21天后,微板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力,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的骨钙素及Ι型胶原的分泌量。结果显示,SF含量20%的支架中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最强,分泌骨钙素及Ι型胶原最多。 最后,考察了支架的体外降解能力。实验表明,,含SF的支架降解速率显著大于纯PLLA支架;降解初期的2个月内,混合溶剂组PLLA支架的降解速率小于二氯甲烷组PLLA支架,2个月后,降解速率高于二氯甲烷组PLLA支架。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乳酸 纳米拓扑结构 成骨细胞 体外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主要符号对照表11-12
  • 第1章 引言12-21
  • 1.1 组织工程及其研究内容12
  • 1.2 支架纳米拓扑结构对细胞的影响12-16
  • 1.2.1 支架的不同结构对细胞的影响12-14
  • 1.2.2 支架纤维的直径及排列方式对细胞的影响14-15
  • 1.2.3 支架的孔洞尺寸对细胞的影响15-16
  • 1.3 纳米拓扑结构影响细胞行为机制16-17
  • 1.4 制备支架的方法17-19
  • 1.4.1 传统方法制备支架17-18
  • 1.4.2 SC-CO_2技术制备支架18-19
  • 1.5 本论文的来源、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内容19-21
  • 1.5.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19
  • 1.5.2 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内容19-21
  • 第2章 PLLA 纳米拓扑结构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考察21-32
  • 2.1 引言21
  • 2.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21-24
  •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21-23
  • 2.2.2 仪器设备23-24
  • 2.3 实验方法24-26
  • 2.3.1 SC-CO_2辅助相分离技术制备 PLLA 支架24
  • 2.3.2 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形貌24-25
  • 2.3.3 支架孔隙率测定25
  • 2.3.4 支架有机溶剂残余量测定25
  • 2.3.5 材料动态凝血情况考察25
  • 2.3.6 支架浸提液的细胞毒性考察(Alamar Blue)25-26
  • 2.3.7 统计学处理26
  • 2.4 结果与讨论26-31
  • 2.4.1 支架形貌26-28
  • 2.4.2 支架孔隙率28
  • 2.4.3 支架有机溶剂残余28
  • 2.4.4 支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28-29
  • 2.4.5 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29-31
  • 2.5 小结31-32
  • 第3章 PLLA 支架纳米拓扑结构对 MC 3T3-E1 和 L929 的影响32-41
  • 3.1 引言32
  • 3.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32-33
  • 3.2.1 实验材料32
  • 3.2.2 实验试剂32-33
  • 3.2.3 仪器设备33
  • 3.3 实验方法33-35
  • 3.3.1 PLLA 支架中细胞黏附率的测定33
  • 3.3.2 PLLA 支架中细胞增殖情况考察33-34
  • 3.3.3 PLLA 支架中细胞分泌蛋白情况考察34-35
  • 3.4 结果与讨论35-40
  • 3.4.1 PLLA 支架纳米拓扑结构对细胞黏附的影响35-36
  • 3.4.2 PLLA 支架纳米拓扑结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36-37
  • 3.4.3 PLLA 支架纳米拓扑结构对细胞蛋白分泌的影响37-40
  • 3.5 小结40-41
  • 第4章 PLLA/SF 复合支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41-47
  • 4.1 引言41
  • 4.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41-42
  • 4.2.1 实验材料41-42
  • 4.2.2 实验试剂42
  • 4.2.3 仪器设备42
  • 4.3 实验方法42
  • 4.3.1 SEM 考察 PLLA/SF 复合支架形貌42
  • 4.3.2 PLLA/SF 复合支架中细胞黏附率的测定42
  • 4.3.3 PLLA/SF 复合支架中细胞增殖情况考察42
  • 4.3.4 PLLA/SF 复合支架中细胞分泌蛋白情况考察42
  • 4.4 结果与讨论42-46
  • 4.4.1 PLLA/SF 复合支架微观结构42-43
  • 4.4.2 PLLA/SF 复合支架对细胞黏附的影响43-44
  • 4.4.3 PLLA/SF 复合支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44-45
  • 4.4.4 PLLA/SF 复合支架对细胞分泌蛋量的影响45-46
  • 4.5 小结46-47
  • 第5章 PLLA 基纳米拓扑结构支架用于骨组织修复初探47-55
  • 5.1 前言47
  • 5.2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设备47-48
  • 5.2.1 实验材料47
  • 5.2.2 实验试剂47-48
  • 5.2.3 仪器设备48
  • 5.3 实验方法48-49
  • 5.3.1 MC 3T3-E1 的成骨诱导条件考察48-49
  • 5.3.2 CLSM 观察支架中 MC 3T3-E1 分布49
  • 5.3.3 MC 3T3-E1 的成骨特性表达量的考察49
  • 5.4 结果与讨论49-53
  • 5.4.1 MC 3T3-E1 的成骨诱导条件49-50
  • 5.4.2 支架中 MC 3T3-E1 的生长状况50-51
  • 5.4.3 支架中 MC 3T3-E1 的特性表达51-53
  • 5.5 小结53-55
  • 第6章 PLLA 基纳米拓扑结构支架的体外降解55-62
  • 6.1 前言55
  • 6.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55-56
  • 6.2.1 实验材料55
  • 6.2.2 实验试剂55-56
  • 6.2.3 仪器设备56
  • 6.3 实验方法56-57
  • 6.3.1 支架失重率的测定56-57
  • 6.3.2 支架材料分子量变化的测定57
  • 6.3.3 SEM 观察支架结构57
  • 6.4 结果与讨论57-61
  • 6.4.1 支架的失重率57-58
  • 6.4.2 支架材料的分子量变化58-59
  • 6.4.3 支架的微观结构变化59-61
  • 6.5 小结61-62
  • 第7章 总结62-65
  • 7.1 实验总结62-63
  • 7.2 后续工作建议63-65
  • 参考文献65-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邢帅;夏亚一;袁凌伟;鲁茂森;;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的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2 葛建华;王迎军;郑裕东;;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SBF溶液中的降解和矿化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3 张芳;李卫星;;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多孔复合体负载骨形成蛋白2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4 王伟;陈磊杰;张晨;余强;王坤正;;不同浓度地塞米松诱导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1010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010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