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酸钙敷料的促凝血机制
本文关键词:藻酸钙敷料的促凝血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敷料 血液凝固 红细胞聚集 血小板活化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藻酸钙敷料 浸提液 枸橼酸钠 钙离子 红细胞 血小板 CDP
【摘要】:背景:藻酸钙敷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止血、外伤止血、鼻腔术后止血、穿刺部位止血等,但有关其止血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较少。目的:初步探讨藻酸钙敷料的促凝血机制。方法:将人抗凝血分别滴加至藻酸钙敷料、纳吸棉与医用棉纱布上,室温静置2 min,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在人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藻酸钙敷料、纳吸棉与医用棉纱布,静置15 s,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与红细胞的相互作用;在人红细胞中分别加入10,5,2.5 g/L的藻酸钙敷料浸提液,观察作用30,60,120 min的红细胞沉降率;在人富血小板血浆中分别加入10,5,2.5 g/L的藻酸钙敷料浸提液,37℃孵育1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与结论:藻酸钙敷料与抗凝血接触后可见致密的纤维蛋白网形成,其中网罗大量血细胞;纳吸棉组与医用棉纱布组仅见少量红细胞及血小板黏附。藻酸钙敷料与红细胞相互作用后可见红细胞变形,有伪足样改变,纳吸棉组与医用棉纱布组红细胞形态无变化。藻酸钙敷料浸提液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提高红细胞沉降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藻酸钙敷料浸提液呈剂量依赖性提高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藻酸钙敷料可通过释放钙离子、引起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活化血小板等促进止凝血过程。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特种医学教研室;解放军第401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关键词】: 生物敷料 血液凝固 红细胞聚集 血小板活化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藻酸钙敷料 浸提液 枸橼酸钠 钙离子 红细胞 血小板 CDP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0引言Introduction出血是导致创伤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2]。出血的早期控制可以提高重创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休克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3],被视为院前救治伤亡的有效策略和军事紧急医疗救治的关键环节。目前,外科常用的局部止血方法主要包括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止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莲;王娇;罗敏智;张水生;;骨髓申请单与骨髓诊断报告相关性[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1期
2 李英;张金花;游春丽;唐中;;骨髓增生低下的临床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06期
3 元淑巧;杨银芳;胥敏敏;李燕平;张立文;;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4 涂永红;张水生;万本愿;;565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6期
5 程松;郭婧澜;魏兰;赵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05期
6 张宗新;高敏;汪艳;陈叶龙;;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ITP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4年03期
7 蓝海舰;解淑霞;赵文华;孟娜;于久秀;;MDS转化为AML-M0一例[J];检验医学;2014年04期
8 李秀红;关莉莉;;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11期
9 王柏山;孙宁;;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未染色大细胞与血涂片镜检间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05期
10 孙宏华;靳明华;;提高急性微分化型髓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毓静;P53、P16蛋白表达及染色体5q缺失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魏会霞;丙戊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NOD/SCID小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林炎龙;耳穴贴压对睡眠剥夺大鼠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4年
4 周震沧;Pim-3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保;范家骏;杨春智;杨瑞芳;;红细胞聚集测量方法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0年03期
2 王伯初;蔡绍皙;吴云鹏;新见英幸;;一种测量红细胞聚集的新方法[J];微循环学杂志;1993年03期
3 赵然;曹治寰;;65例重度红细胞聚集患者的治疗效果[J];河北医药;1993年06期
4 廖福龙,李文;红细胞聚集的力学测定探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6年03期
5 R·M·Bauersachs;温瑞兴;;红细胞聚集的病理意义及一种自动化测定红细胞聚集的特异性指标[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9年03期
6 阮晓声;梁中庆;;红细胞聚集的动态光测过程研究[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7 王伯初,NiimiH,蔡绍晰,吴云鹏,杨一平;光学测量红细胞聚集的实验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年02期
8 王宏山,杨军,范家骏,杨春智,段新民;激光后向散射法红细胞聚集仪器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7年02期
9 路金波,正之一,赵风歧;载体与离体红细胞聚集现象分析[J];临床荟萃;1991年S1期
10 张建保,范家骏,杨军;红细胞聚集的生理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海滨;张辉;林国京;任超世;;阻抗谱分析法测量红细胞聚集特性[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黄海滨;任超世;;阻抗谱分析法测量红细胞聚集特性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海滨;任超世;;阻抗谱分析法测量红细胞聚集特性[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1058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05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