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射频消融治疗椎体恶性肿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9:13

  本文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椎体恶性肿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椎体肿瘤 经皮穿刺 射频消融 抗肿瘤作用


【摘要】:本研究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射频消融影响椎管内及椎体内温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时对椎管内及椎体内温度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1.建立椎体肿瘤模型: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方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L4或L5椎体内,建立椎体肿瘤模型,两周后行PET-CT检查,明确建模成功。2.实验方法:将10只成功建模的实验兔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将测温针置入肿瘤椎体及邻近椎管内。3.观察指标:射频开始后每间隔30s分别观察实验兔椎管内及椎体内的温度值。4.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椎管内及椎体内的温度有无差异。 结果:不同时间点的椎管内及椎体的温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射频消融在治疗椎体恶性肿瘤中,可使肿瘤椎体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至毁损值。2.随着射频时间的延长,椎管内温度逐渐升高,椎管内与椎体内温度存在显著差异。3.对于射频范围为1cm的射频针治疗椎体肿瘤时,射频时间控制在3分钟可能比较安全。 第二部分射频消融治疗兔椎体恶性肿瘤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1.建立椎体肿瘤模型: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方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L4或L5椎体内,建立椎体肿瘤模型。两周后行PET-CT检查,并测定建模成功肿瘤椎体的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mean).2.实验分组和治疗方法:将20只成功建模的实验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为射频治疗3分钟,B组为射频治疗5分钟,术后第1、7天各选5只动物再次接受PET-CT检查,测定相关SUV值,然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肿瘤椎体标本行HE染色。3.观察指标:①分别观察两组射频治疗后急性瘫痪率(24h内)。②SUV值变化: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肿瘤椎体的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mean).③HE染色结果:光镜下观察病椎内射频区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4.统计分析:采用X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射频后的瘫痪率有无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椎体的SUV值有无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两组肿瘤椎体在术后第1天及7天的SUV值有无差异。结果:1.两组之间射频后的急性瘫痪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PET-CT检测:两组肿瘤椎体SUV值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7天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SUV值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第1天与第7天的SUV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HE染色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七天射频区域肿瘤细胞明显坏死。 结论:射频消融可导致椎体内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对于直径为lcm的椎体肿瘤,射频3分钟与5分钟的疗效相仿,但射频5分钟明显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风险。
【关键词】:椎体肿瘤 经皮穿刺 射频消融 抗肿瘤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0.5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部分 射频消融影响椎管内及椎体内温度的实验研究12-19
  • 材料与方法12-14
  • 结果14-15
  • 讨论15-18
  • 小结18-19
  • 第二部分 射频消融治疗兔椎体恶性肿瘤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实验研究19-29
  • 材料与方法19-23
  • 结果23-26
  • 讨论26-28
  • 小结28-29
  • 附图29-38
  • 参考文献38-42
  • 综述42-53
  • 参考文献48-53
  • 缩略词表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4-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栋;倪才方;陈珑;刘一之;杨惠林;唐天驷;;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132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132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