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海藻酸钙海绵的止血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1:22

  本文关键词:海藻酸钙海绵的止血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藻酸钙 止血药 明胶海绵 吸收性 细胞毒性


【摘要】:目的研究海藻酸钙海绵的止血作用并评价其体外安全性。方法采用Lee-W hite凝血法测定海藻酸钙的最佳凝血浓度,冷冻干燥法制备成海绵,采用体外凝血指数(BCI)法测定海藻酸钙海绵的体外凝血效果,应用新西兰兔耳动脉、背部全皮层止血模型验证海藻酸钙海绵的止血作用,采用MTT法初步评价海藻酸钙海绵的细胞毒性。结果海藻酸钙的体外凝血指数(BCI)值为33.08±4.02,明显低于明胶海绵(72.05±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耳动脉模型中,海藻酸钙海绵组的出血量为2.85±0.14g,明显少于医用纱布组(3.93±0.18g,P0.05)和明胶海绵组(2.97±0.17g,P0.05);海藻酸钙海绵组止血时间(97.83±5.49s)明显低于医用纱布组(101.00±14.71s,P0.05),但与明胶海绵组(80.25±7.41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背部全皮层止血实验中,海藻酸钙海绵组的出血量吸光度(A)值为2.66±0.24,明显低于医用纱布组(3.81±0.73,P0.05)。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100%浓度的海藻酸钙海绵浸提液细胞毒性为1级,属无毒产品,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要求。结论海藻酸钙海绵止血作用显著,无明显细胞毒性。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海军医学研究所舰艇特殊环境生物效应与医学防护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资助项目(2014ZX09J14103-09C)~~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海藻酸盐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棕色海藻中,具有原料丰富、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强等特点,将其制备成敷料具有高透气性、阻菌性以及促进新生组织生长等功效[1]。止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血液自身凝固外,外部给予的压力以及其他止血因素也可缩短止血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斌;鲁路;焦延鹏;周长忍;;静电贴附海藻酸钙微球制备自组装支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03期

2 张青;许加超;付晓婷;高昕;;钙化条件对海藻酸钙膜钙含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10期

3 温立升;何清义;许建中;罗飞;黄绍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海藻酸钙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6年09期

4 吴文果;黄晓楠;王士斌;妮莎;刘源岗;;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5 王华明;王旭伟;卢凌彬;林承跃;;海藻酸钙软骨材料的凝胶化过程研究[J];化工科技;2009年03期

6 何瑞华;张传杰;赵瑾朝;熊伟;朱平;;柔性海藻酸钙海绵伤口敷料的制备及性能[J];功能材料;2013年11期

7 向川,卫小春,杜靖远;聚乳酸和海藻酸钙体外复合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对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8 李沁华;韦丽萍;莫小慧;;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及用量对海藻酸钙支架多孔结构及性能的调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1期

9 赵名艳;李立华;周长忍;鲁路;;可注射海藻酸钙水凝胶的制备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08期

10 谢浩;方晓雨;;基于SiO_2材料的细胞固定化研究及应用[J];广州化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军;刘小培;孙希孟;曹少魁;;温度响应杂化海藻酸钙微球的智能性药物释放[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燕华;生物纤维素/海藻酸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2 袁磊;半乳糖化壳聚糖/海藻酸钙肝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符青云;功能性磷酸钙/海藻酸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章琪良;水溶性壳聚糖合成及其海藻酸复合膜特性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饶霞;用于组织工程肝脏构建的果胶/海藻酸/肝素/EGF复合多孔支架的制备[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杨晓峰;人骨髓源成骨细胞和海藻酸钙膜的相容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7 余U_聪;聚乙烯醇—海藻酸钙—透明质酸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彦梅;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6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166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