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动肌肉仿人下肢动力学
本文关键词:基于气动肌肉仿人下肢动力学
更多相关文章: 仿生下肢 结构矩阵 单刚体(气动肌肉) 动力学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肌肉在人下肢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人体下肢骨、骨骼肌的组成和功能,提出以气动肌肉作为驱动元件的柔性并联机构仿人下肢,并且踝关节绕垂直轴的旋转运动移动到膝关节.通过单刚体形式的气动肌肉、虚功原理、结构矩阵相结合推导包含肌肉的仿人下肢髋关节动力学方程,同时仿真分析各肌肉的运动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下肢单腿运动周期的承重期、支撑相和摆动相内,股直肌、薄股肌、小腿三头肌、外侧群肌运动特性相近,大腿后侧肌群、股二头肌、前群肌的运动特性相反,臀大肌、内收肌基本不运动.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05020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3E050004)
【分类号】:TH138;TP242
【正文快照】: 气动肌肉作为一种新型的气动执行元件,与气动执行主要元件气缸相比具有高的功率/质量比、位置控制仅仅受压力单个因素影响,以及类似于人类肌肉的柔顺性等优点,因此气动肌肉在仿生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类似于人的肌肉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以气动肌肉作为动力源的机器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善增;余跃庆;朱真才;苏丽颖;刘庆波;;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3-■RS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flexible link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忠和;朱道立;田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比目鱼肌和内侧腓肠肌内ATP·ADP及AMP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2 张广新;刘永林;周郦楠;张维;张晔;;利用动物器官补充人体解剖教学的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凌宁;王银龙;;影响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主要因素[J];安徽医药;2008年09期
4 李晓婷;宋小鸽;;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针刺临床应用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俞林钟;;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6 钱军;;胆道癌的临床诊治进展[J];癌症进展;2011年03期
7 彭介梅;止血带结扎患肢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徐文杰;周胜利;曹刚;张根山;王江涛;;气管支架在良性气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陈士文;徐锦程;赵莉;王震寰;陈传好;;翼腭窝区的应用解剖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陈华德;殷光磊;蒋飚;何伟良;;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载货车传动轴的布置与验算[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薇;吕民;;急性脑卒中类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郭金浩;;基于螺旋理论的汽车转向操纵机构分析[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漳生;董云鹏;;颅中窝入路的中耳、内耳解剖标本的制作体会[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姚震;陆富生;冯金凤;林意娟;;视觉传导的光纤模拟[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肖钊明;吴坤成;李泽宇;刘畅;洪辉文;钟光明;贺善礼;胡杰威;李忠华;;防腐固定的门静脉系统橡胶灌注法[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马静;原大宁;;一种新型并联机构型综合及其运动学分析[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许正荣;刘飞;陈越青;;钝性伤致膈疝的法医学鉴定1例[A];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青青;余家树;;腹部损伤致脾切除后遗留副脾的伤残评定1例[A];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黄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导致的肘关节不稳定的生物力学分析[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攀;绳索牵引机器人及虚拟重力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皮阳军;电液伺服并联六自由度舰船运动模拟器轨迹跟踪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朱雪玲;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脑网络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冠军;行人下肢的碰撞损伤特性及相关参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于洪健;基于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汽车薄板件柔性装配夹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闫海峰;液压支架虚拟监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边辉;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理论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韩江义;带力觉反馈的主从式遥微操作系统研制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邵兵;基于李群李代数的统一开闭环机械多体系统递推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大杰;3-PRRRR移动并联机构自由度、约束奇异和运动学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林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再狭窄的介入扩张治疗与肾盂成形术的疗效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书红;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CREB和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4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伍英华;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误差特性及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金芳;腰椎九穴为主进火补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隋成江;颈椎黄韧带切除术的解剖基础与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8 于连峰;外源性bF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和DRG感觉神经元CGRP变化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0年
9 曲岷;多层CT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最佳后处理方法选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李波;3-PCR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善增;余跃庆;;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2 刘善增;余跃庆;刘庆波;O@国宁;王雯静;;3-岵RS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5期
3 刘铸永;洪嘉振;刘锦阳;;Complete geometric nonlinear formulation fo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锋娟,卢章平;设计结构矩阵在机械协同设计中应用[J];机械与电子;2001年04期
2 唐敦兵;彭义兵;刘政伟;;基于关联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的计算模型求解顺序规划[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3 刘天湖;陈新;陈新度;王永良;曾伟燕;;基于部件接口矩阵和设计结构矩阵的机电产品研发项目规划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11期
4 刘建刚;唐敦兵;杨春;;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耦合任务迭代重叠建模和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09期
5 康与云;唐敦兵;王浩;;基于功能—元件矩阵和设计结构矩阵的设计方案生成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5期
6 胡舟宇;伊国栋;张树有;;面向复杂机电系统建模的设计结构矩阵层次进化构建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10期
7 吴斌;禹建功;潘英;;一种新的结构矩阵缩聚迭代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武奇;卢耀祖;;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起重机设计过程建模研究[J];机械设计;2007年10期
9 魏来生;结构修改方法探讨与改进[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9年01期
10 何家勇,刘伟,徐晓刚,刘达斌;设计迭代管理策略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电霆;中小企业产品协同开发中若干不确定优化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光耀;面向零件变异设计的结构移植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69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16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