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柞蚕丝素蛋白的阳离子化及其用作基因载体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06:12

  本文关键词:柞蚕丝素蛋白的阳离子化及其用作基因载体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柞蚕丝素蛋白 阳离子化 基因转染 基因载体 血管化


【摘要】:促进微血管网络的再生,提高支架的成活率,是皮肤真皮等含血管组织的再生修复领域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用促进血管再生的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细胞,使相应的生长因子得到稳定、高效表达,是促进血管再生的有效途径。VEGF165和Ang-1是两种最重要的且仅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细胞的促血管再生生长因子。研究证明联合使用Ang-1和VEGF165双基因既有利于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血管的形成,,又可使新生血管获得持久稳定的结构。寻找合适的可降解性生物材料作为基因传递载体,使目的基因靶向、可控并有效地表达,是基因治疗血管再生及皮肤组织工程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柞蚕丝素是一种低免疫原性的物质,能被完全降解成多肽和游离氨基酸。柞蚕丝素蛋白含有细胞特异性黏附RGD序列,且含有较多的带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化学改性的潜在反应位点,这些优点及特性为柞蚕丝素蛋白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用精胺对柞蚕丝素蛋白进行化学修饰,使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蛋白在生理环境下带正电荷,得到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蛋白(CASF)。并以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蛋白作为VEGF165和Ang-1双基因共表达质粒的传递载体。 首先通过碳化二亚胺法(EDC)使精胺接枝于柞蚕丝素蛋白。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经精胺改性后,相同pH条件下水溶液中柞蚕丝素蛋白的Zeta电位从负值上升到7.92,当精胺与柞蚕丝素的质量比大于8%后,丝素的Zeta电位上升幅度减小。红外吸收光谱显示精胺与柞蚕丝素蛋白中羧基反应,生成酰胺键。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证实了修饰过后的柞蚕丝素蛋白中伯氨基含量有所增加。并且精胺改性后,柞蚕丝素蛋白的分子构象发生了无规卷曲和α-螺旋结构向β-折叠结构的明显转变。 其次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并通过静电吸附制备阳离子化丝素/DAN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能与DNA形成带正电的复合物,并且形成的复合物为紧密的颗粒状,粒径分布在100-500nm。 最后MTT法检测复合物的细胞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用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包被质粒DNA比用PEI包被质粒DNA的细胞毒性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FP阳性细胞比率结果表明,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蛋白可以作为VEGF165和Ang-1双基因共表达质粒的传递载体,并且C8-ASF/DNA(48:1)组的复合物转染L929细胞与hy.EA926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15.28%,32.88%,均明显高于PEI/DNA组的转染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首次使用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蛋白共同作为VEGF165和Ang-1双基因共表达质粒的传递载体转染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化的柞蚕丝素蛋白可以用作基因传递载体,为组织工程及原位组织再生领域的血管再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基因传递载体。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张印峰;李克;李永林;;丝素蛋白作为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8期

2 刘杰;反意RNA对人肺癌细胞Kras基因表达及其致瘤性的特异性抑制作用[J];国际免疫学杂志;1992年02期

3 刘兆惠,洛淑萍;基因治疗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1996年01期

4 张学军,马腾骧;前列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基因载体的建立与鉴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5 陈瑞娇;基因治疗及其研究进展情况[J];韶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向娟娟,朱诗国,吕红斌,阮建明,张必成,李江,李桂源;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J];癌症;2001年10期

7 常津,刘海峰,许晓秋,原续波,姚康德,尤永平,蒲佩玉;一种新型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实验[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8 刘源岗,王士斌,翁连进;纳米控释系统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年01期

9 杨远,刘莉;转基因技术中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2年04期

10 宋新强;基因治疗及其研究进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忠;陶伟;;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学英;李广泽;赤井弘;冀瑞琴;石生林;郑文云;王惠;;水溶性野蚕丝粉的制作及其物性[A];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顾浩;;纯棉针织坯布涂料浸染工艺研究[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马威;张淑芬;杨锦宗;;棉纤维阳离子化与活性染料无盐染色[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5 顾浩;;纯棉针织坯布涂料浸染工艺研究[A];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5年

6 郭渊;李宏涛;陈国民;;阳离子聚糖与质粒DNA聚合的机理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吴玉英;何静;江泽鹏;;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助留效果的初步研究[A];'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晓东;朱平;张建波;王炳;董朝红;盛冰冰;;前处理对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A];传化杯第七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华;刘温霞;;当前浆内施胶剂的研究进展[A];'2006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光华;;造纸化学品的化学合成与创新[A];'2007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高层论坛嘉宾讲演材料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书权;基因载体的研究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陈列欢;世界首个可生物降解基因载体面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日本科学家开发新的基因载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程书权;基因载体的研究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5 ;“基因载体导弹”要用1500万元来孵[N];中国经营报;2002年

6 李小林 张培信;湖南大学纳米生物交叉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记者 瞿凌云;科研之树常青[N];长江日报;2005年

8 赵宇;纳米生物新技术问世[N];中国矿业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恩青;生命科技要闹纳米革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何国庆 陈孔国 袁雅琴;湖大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研究世界领先[N];湖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威;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马朴;热磨机械浆TEMPO介质体系氧化及阳离子化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李扬眉;蛋白质多层膜的自组装构筑及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吴少平;酪氨酸羟化酶及其活性片段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刘祥义;疏水缔合型阳离子淀粉制备、性质及絮凝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敏;低粘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腾晓旭;低聚合度阳离子聚合物的研制及其在无盐染色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翠红;自组装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和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倪兵;基于α-病毒载体的新型肿瘤基因疫苗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0 何晓晓;生物亲和性核壳纳米颗粒研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扈永培;柞蚕丝素蛋白的阳离子化及其用作基因载体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李贵军;载药再生柞蚕丝素蛋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张层;丝素蛋白侧链修饰及其与降解速率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2年

4 毛丽;再生柞蚕丝素蛋白生物材料的制备[D];苏州大学;2012年

5 李娟;柞蚕丝素蛋白的自组装及其在药物缓释上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赵婷;柞蚕丝素/壳聚糖共混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谢炜;再生柞蚕丝素蛋白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生长的支持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8 赵青青;丝素蛋白纤维表层氨基酸对细胞粘附与生长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蒲丛丛;柞蚕丝素/CMCS共混膜、柞蚕丝素/HAP复合膜的制备与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年

10 杨依勇;柞蚕丝素蛋白多肽/羟基磷灰石复合BMSC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221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221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