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磷酸三钙复合抗结核微球的体外、体内释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30 17:50
本文关键词:β磷酸三钙复合抗结核微球的体外、体内释药研究
【摘要】:目的:1.研制出可以在骨结核病灶区内持续缓释的大粒径(234mm)负载两联抗结核药物的微球。2.摸索高效液相仪分别检测异烟肼(INH Isoniazid)和利福平(RFP Rifampicin)药物浓度的良好方法。3.以微球质量和包封率为标准筛选得到INH/RFP/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最佳配比组合,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药物体外释放浓度,总结PLGA-INH-RFP微球体外释放特性。4.制备出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PLGA-INH-RFP微球支架,观察支架表征,并研究与微球的黏附性。5.将复合支架植入实验动物体内,检测静脉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及其成骨情况。方法:1.通过复乳化溶剂挥发法(W/O/W)制备载药微球并考察微球表征。2.检测方法:色谱柱为Hanbon C18制备型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4mol·L-1,磷酸氢二钠(75:25,用磷酸调节至PH值为4.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64nm,进样量为10μL。3.研究微球的特性,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缓释实验。4.分别以微球质量的30%、40%、50%的比例与βTCP复合,使用冻干法,制备出载药支架,测定材料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在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形貌。5.体内药物代谢研究,将载药人工骨支架,植入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股骨髁中,分别于术后1周、4周、8周、12周、测量静脉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研究βTCP-PLGA载药微球支架在体内代谢情况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维持时间。在骨密度仪、影像学、组织学切片下观察骨修复情况。结果:1.自主研制出负载PLGA-INH-RFP的微球,其表面光整、饱满,显橙红色且色泽均一,90%的微球直径为234mm,较均匀。2.用高效液相仪分别检测出INH和RFP的含量,准确建立标准曲线与回归方程,两种抗结核药物的保留时间分别是INH:1.6分钟,RFP:3.6分钟,内标物甲基睾丸素:7分钟。以INH、RFP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X轴、药物的浓度为Y轴,建立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分析:INH线性回归方程y=0.6062x+0.2696 R2=0.9993;RPF线性回归方程y=0.5574x+0.4678 R2=0.9994。3.以INH:RFP:PLGA质量比为20:15:60为最佳配比组合,测得INH载药量(%)为7.8±0.13,包封率(%)为13.71±0.89;RFP载药量(%)为9.87±0.23,包封率(%)为31.7±0.71。体外释药实验显示微球释药过程相对平稳,突释期微球中INH的释放度为10.31%,到24天累积释放度可达91.84%;突释期微球中RFP的释放度为7.13%,到24天累积释放度可达78.35%。4.测得微球质量为30%、40%、50%的复合支架孔隙率分别是41.3%±1.01;42.6%±0.87;44.5%±1.22;抗压强度分别为1.23±0.03MPa;0.96±0.04MPa;0.58±0.02MPa。电镜下观察载药微球镶嵌在βTCP中,粒径分布在150-200um之间,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5.在实验动物体内置入βTCP/PLGA-INH-RFP复合支架,经过连续12周的测量,静脉血中药物抑菌浓度可以维持12周。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术后8周股骨髁缺损处见骨密度增高影,12周时骨缺损内骨质完全生成。结论:大粒径的PLGAF负载INH-RFP的微球表面光滑,外形均一。体外释药过程中释药平稳,无突释且抑菌药物浓度维持时间为24天。体内释药过程中βTCP-PLGA载药微球支架在骨缺损内缓慢释放,维持了有效的血药浓度。同时随着βTCP-PLGA载药微球支架的降解,在骨缺损处有良好的成骨作用。从而对进一步研究骨关节结核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韵晴;卢婷利;赵雯;惠倩倩;孔丹凤;陈涛;;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3期
2 忻娜;Fatemeh ZABIHI;贾竞夫;姜丽萍;赵亚平;;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姜黄素-PLGA复合颗粒[J];食品科学;2014年18期
3 蒋朝军;杨清敏;胡筱菲;王丽静;王晶翼;;新型利培酮PLGA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年02期
4 林滔;洪清;黄丽萍;程淑锋;袁曦;;内水相添加氯化钠对W/O/W型复乳性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年12期
5 张梦;潘林梅;朱华旭;郭立玮;潘永兰;鲁明明;;SPG膜乳化法制备丹参酮Ⅱ_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工艺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05期
6 黄琳惠;麦煜颖;陆建志;张天;廖红兵;;静电纺丝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纤维膜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年03期
7 赵佩;石磊;刘志龙;高进贤;葛斌;焦海胜;;利福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桔;PLGA微球/P(NIPAAm-co-AAm)水凝胶复合体系的构建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徐奕昊;3D打印技术辅助精细化构建组织工程鼻翼软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239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23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