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实验条件下增加躯干刚度对躯干运动协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7 19:31

  本文关键词:实验条件下增加躯干刚度对躯干运动协调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力学 刚度 躯干 运动学 表面肌电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人增加躯干刚度后各个运动学参数的改变,从生物力学角度讨论其原因,进一步探讨实验条件下增加躯干刚度与文献报道的下腰痛患者运动协调的差异。 方法:受试者为13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年龄中位数29(25岁—32岁),,平均身高171.61±4.29cm,平均体重67.08±10.14kg。在受试者胸廓节段、骨盆节段、双下肢及足跟处放置红外线发光点。让受试者在步行仪上以自然状态、协同收缩躯干肌肉状态和佩带脊柱限制性支具三种躯干状态按正常步幅和大步幅两种方式行走。步行的速度设置为0.5m/s、1.0m/s、1.5m/s。因此一共出现18种随机条件。利用三维步态解析系统对这13名受试者步态进行分析,计算身体各个节段间的运动学数据,并比较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健康人自主协同收缩躯干肌肉状态较躯干自然状态条件下,步行时的竖脊肌(高位及低位)的表面肌电信号明显增强。脊柱刚度增加会导致脊柱整体水平旋转运动幅度的降低。降低程度:佩戴脊柱限制性支具>自主协调收缩躯干肌肉>自然状态。增加躯干刚度的实验条件下,胸廓-骨盆相对傅里叶相得显著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受试者躯干刚度增加后,骨盆-下肢的相对运动相较于受试者的自然状态更趋近于反相(P0.01)。 结论:健康人脊柱刚度增加后的行走运动躯干协调模式发生了改变,但与文献报道的下腰痛患者的运动协调变化有所不同。下腰痛患者可能应用更复杂的控制策略来实现运动控制。下腰痛病人脊柱的刚度增加,可能只作为实现躯干协调运动的次要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文华;林晓聪;;手臂摆动对行走时躯干运动协调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1301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01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