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07:45

  本文关键词: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临床应用研究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危险因素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在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存在的差异,并对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及中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和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75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其入院时有无腹痛、腰背痛等不适症状将患者分为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及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两组,对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化验检查指标,支架类型,病变类型,瘤体最大直径,附壁血栓程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内漏发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率的形式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结果:7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8岁,最高年龄为84岁,最低年龄为41岁,男女比例为:6:1,标准腹主动脉瘤54例,占72%,(其中1型为2例,2A型为10例,2B型为7例,2C型为34例,3型为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溃疡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单纯髂动脉瘤6例,髂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瘤1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3例,破裂腹主动脉瘤4例,夹层动脉瘤2例。以上患者均行腔内修复治疗,随访半年至6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2.1年,失访9例,结果30天全因死亡率:6.7%(5例);6年全因死亡率:24%(16例),6年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为12%(9例);30天再干预率:4%(3例),6年再干预率为17.3%(13例);30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4%(18例);6年并发症发生率为37%(28例),其中内漏发生率为20%(15例)。 75例患者中症状性腹主动脉瘤47例(62.7%),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28例(37.3%),两组数据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的有发病年龄,高血压病患病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外周血管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附壁血栓程度,再干预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病率8项指标。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组发病年龄(68±8岁)低于无症状性组(73±5岁),高血压病患病率(42.6%)低于无症状性组(7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6.4%)低于无症状组(46.4%),外周血管病患病率(6.4%)低于无症状组(32.1%),糖尿病患病率(0%)低于无症状性组(14.3%),,附壁血栓程度(1.76±0.6)高于无症状组(1.0±0.9),再干预率(25.5%)高于无症状组(3.5%),相关并发症发病率(46%)高于无症状性组(21.4%),以上8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及性别有特征性分布,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对于60岁以上(尤其男性),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的患者,应加强人口筛查力度,做好相关体检工作,以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2.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在发病年龄、高血压病患病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外周血管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上均明显低于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组,症状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全身动脉硬化程度较对照组低。 3.症状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瘤体附壁血栓的程度要明显高于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性腹主动脉瘤术前血象和免疫学指标升高的比例分别占32%和66%,高于无症状组(17%和43%),P值=0.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存在差异趋势,需要更大样本的资料进一步分析。上述结果说明造成两种之间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影响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因素有关。 4.症状性腹主动脉瘤与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相比,腔内治疗后的再干预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组,对于症状性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处理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 5.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前应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危险因素,影像学资料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充分的分析,形成个体化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4.3;R4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二南;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03期

2 肖占祥 ,陈福真 ,鲁才章,刘江文;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3 陈峰;孜里哈;;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腹主动脉瘤2例误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15期

4 喻茂彬;杨志辉;;先天性腹主动脉瘤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5 童雪影;周洪莲;武亚丽;聂斌;;骨桥蛋白在实验性腹主动脉瘤中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荟萃;2012年13期

6 王坤儒,夏承秉,何惠珠,李德树,左明芳;腹主动脉瘤21例的声象图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7 徐东,王京生,万峰,M J West,Kim Summers ,Philip Walker;腹主动脉瘤病因新探讨[J];北京医学;2000年06期

8 杨维竹,谢敬霞;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4期

9 张小明,汪忠镐;腹主动脉瘤发病研究新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10 姜军,李宁;直径6cm作为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标准14年经验总结[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松龄;;腹主动脉瘤若干问题探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2 秋阳;李治安;孙琳;孟冷;;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赖梅芳;范文丹;;彩超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生奕;;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显红;;腹主动脉瘤病人的健康教育[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急救处理[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7 汪翠萍;李志娟;李红光;;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36例护理体会[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马旭;吕忠;程云霄;;肾下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A];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花;;腹主动脉瘤的超声研究进展[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郝沪明;;腹主动脉瘤膜支架放置术后的彩超随访扫查[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美华;对腹主动脉瘤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 刘昌伟邋陈跃鑫;腹主动脉瘤 难辨的凶手[N];健康报;2008年

3 程怀孟;直径小于5厘米腹主动脉瘤可保守治疗[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4 记者 朱国旺;腹主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立即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程智;凶险的腹主动脉瘤[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磊;80%腹主动脉瘤患者为男性[N];健康报;2013年

7 陈祖亮邋记者 胡德荣;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获救[N];健康报;2007年

8 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张雷邋景在平;腹主动脉瘤需手术[N];健康报;2007年

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黄新天;人体“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N];上海科技报;2008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血管超声查腹主动脉瘤[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群;超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瘤壁运动和组织特性研究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符洋;贝纳普利抑制家兔肾下腹主动脉瘤形成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冯翔;细胞外基质代谢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熊江;壁应力分布个体化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吴晓飞;雌激素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陈泉;彩色室壁运动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剑;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查人小腹主动脉瘤血清差异蛋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8 胡明;腹主动脉瘤的病因学分析、治疗评估、经济学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祁;西洛他唑影响大鼠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发生和进展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汪浩;强力霉素抑制大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实验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影响腹主动脉瘤延展及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2 李孝成;家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8年

3 黄志军;开窗加分支型腔内移植物在治疗肾周型腹主动脉瘤中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许文平;阿托伐他汀抑制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5 王毅钧;手术技术改进对我院腹主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6 张明芳;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普生;3D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樊昆;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手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梅菲;107例腹主动脉瘤的诊治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广钦;腹主动脉瘤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23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23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