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掺铜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发布时间:2017-12-25 11:34

  本文关键词:掺铜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羟基磷灰石 植酸 水热法 扩散法


【摘要】: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是人体体内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但自然人骨中的无机组分并不是纯HA,还有其他一些阳离子,如:锌,镁,锶,铜,锰等离子。作为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第二多的铜,它能影响胶原成熟,促进血管形成,进而影响骨骼生长、组成和结构。此外,铜还具有抗菌作用。因此,合成掺铜HA(Cu-HA),并探了索铜在HA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对开发新型骨替换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利用水热法和扩散法制备出了Cu-HA及纯HA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 通过水热法合成制备纯HA和Cu-HA粉体,研究铜对HA形貌结构的影啊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研究。将硝酸钙,硝酸铜和磷酸氢二钠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保证(Ca+Cu)/P=1.67(摩尔比),Cu/(Cu+Ca)=0~20%(摩尔比)。用硝酸调节溶液pH=2~3,再加入适量尿素,搅拌均匀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在150℃恒温反应3小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水和乙醇洗涤后,进行形貌观察。试样干燥、经900℃煅烧后供物相结构分析。 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表明,水热合成纯HA呈片状,其长度在50μm左右,宽度在20u m左右。而掺入Cu2+后使HA形貌变为直径约10μm的微球,且微球是由厚度为50nm左右的花瓣状纳米晶片构成。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表明,水热合成产物均呈现HA物相结构特征,Cu2+离子促进HA(002)晶面的发育和沿C轴方向择优生长;掺铜试样经900℃煅烧后,HA结晶度增加,当掺入的Cu2+摩尔分数大于5%时,在20=31.1°处开始出现强度较弱的峰,表明出现新生物相Ca19Cu2(PO4)14;当在30mL反应液中加入500μL植酸(IP6)调控形貌的Cu-HA,样品呈现球状,且该形貌不随掺入的Cu2+摩尔分数增加而发生大的改变。说明植酸(IP6)起主要作用,铜对HA形貌调控不明显。但当在相同情况下加入植酸(IP6)量降低到300u L时,两者对形貌调控起到协同作用。900℃煅烧后,在掺入Cu2+摩尔分数为5%时即发生了分解,说明植酸(IP6)的加入对Cu-HA的热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扩散法制备Cu-HA有着重要的影响,XRD显示扩散法制备的Cu-HA在结晶性方面较差,加入铜离子后,HA形貌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常温常压下,Cu对HA的形貌调控不明显。在加入植酸(IP6)调控HA形貌的SEM显示颗粒形貌为球状,但XRD分析显示样品结晶性差,为无定形的产物,FT-IR显示有-P043--OH存在,主要成分的是磷酸钙晶体。扩散制备的2%Cu-HA+IP6样品在900℃煅烧后,XRD显示主要成分也是TCP。 利用铜试剂盒测试水热法制备Cu-HA样品中铜的含量及其在PBS溶液中的Cu2+释放规律有利于为下一步在细胞实验中对Cu2+毒性和抗菌持久性等探讨。由于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我也探究了形貌对HA吸附Cu2+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TB3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窦妍;李东旭;曹丰;李延报;;羟基磷灰石微球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2 李明欧;肖秀峰;刘榕芳;陈翠玉;;溶胶凝胶法合成含锌羟基磷灰石粉体[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1期

3 李吉东;李玉宝;左奕;吕国玉;杨维虎;莫莉蓉;;载铜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评价[J];功能材料;2006年04期

4 张红;李小利;高海青;;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6年03期

5 张方晨,刘浩宇,刘锡仪;骨的微量元素代谢[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01期

6 李明欧;肖秀峰;刘榕芳;;含锌羟基磷灰石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J];硅酸盐学报;2008年03期

7 王旭东;王迎军;魏坤;赵娜如;张淑花;;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中的药物分布及体外释放(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8年09期

8 尹贻芬;吴柳明;赵辉;朱婷婷;赵延杰;;纳米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行为[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133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3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