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型动态楔形板的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扩充型动态楔形板的临床应用 出处:《清华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楔形板 STT表 楔形因子 算法 质量保证
【摘要】:扩充型动态楔形板(EDW)是瓦里安动态楔形板的第二个版本,与第一个版本相比,,核心技术仍然是STT表,但却大大减少了计算机关于动态楔形板的数据存储量,楔形角度也由第一版本的4个增加至7个,非对称方野最大可达30cm×30cm,且使用数学解析模型描述楔形因子成为可能。目前,国外关于动态楔形板的研究很多,但国内的研究很少,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 论文首先回顾了楔形板关于楔形角、楔形因子的概念,一楔合成原理及楔形板临床应用方式。详细介绍了瓦里安扩充型动态楔形板的工作原理,并举实例进行了说明。 通过实际测量,详细讨论了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的剂量特性,包括对称方野和离轴方野时楔形因子的变化规律及楔形因子数学解析模型的描述;讨论了扩充型动态楔形板对射线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的影响。 研究了瓦里安Eclipse7.3AAA、PBC算法和Pinnacle9.0的自适应卷积算法中关于EDW的计算精度,发现三种算法计算EDW时AAA算法的计算精度最高。 使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13例放疗病例做治疗计划,分别在对穿照射野使用相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分析剂量分布得出使用动态楔形板能降低患侧肺的受量,尤其低剂量区降低明显,V5最多降低11.9%;治疗跳数方面也是动态楔形板比物理楔形板明显减少,楔形角度越大,减少越明显。从乳腺癌的临床使用可见,与物理楔形板相比,动态楔形板优势明显。 最后尝试建立动态楔形板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其中的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并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01.6;R3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爱东;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及剂量验证[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2 胡宗涛;费振乐;彭勇;陆林;;伽玛刀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近期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11期
3 陈利;陈立新;孙洪强;黄劭敏;孙文钊;高兴旺;邓小武;;直线加速器小照野物理数据的测量和比较[J];癌症;2009年03期
4 曹文涛;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剂量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胡中友;卢宏;郎琦志;汪德明;盛泽平;李同文;;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野在模拟机下的摄片验证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李军;张西志;翟振宇;谭飞;葛和平;仲桂芳;;肿瘤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临床参数测量与验证[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5期
7 苏小强;马飞龙;王兴艳;张力;张圣林;何瑞龙;;医科达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使用技巧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蒲萍,李德志,李光辉,张青,陈正堂;鼻咽癌常规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4年07期
9 宋延波;陈晓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01期
10 周一兵;;放射物理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J];重庆医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春涟;;面罩固定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单锦露;张绍祥;谭立文;王阁;王东;雷新;;数字化盆腔放疗模型的构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陈少文;王学涛;陈立新;曹午飞;唐强;刘小伟;;医用直线加速器入射电子束参数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吴宜灿;李国丽;陶声祥;吴爱东;孔令玲;刘伯学;林大全;陈义学;宋钢;赵攀;林辉;陈朝斌;黄群英;吴李军;;精确放射治疗系统ARTS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郑祖安;陈元;于世英;;肿瘤放疗射野精度与床板因重力下沉相关性的评估模型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6 陈少文;王学涛;陈立新;曹午飞;唐强;刘小伟;;医用直线加速器入射电子束参数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7 王建华;周晋阳;;浅谈医学物理师的培养[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卜羽;屠波;;关于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体会[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姜瑞瑶;王忆冰;李斌;;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稳定性安全监测分析及其质量保证[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耀红;胡海峰;高建军;陈怀璧;陈志强;何宇;陈玉梅;高峰;梁笑天;;KV/MV同源双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样机研制[A];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观桥;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建立及其放射治疗疗效的CT、MR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曲颂;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胡俊峰;像素级图像融合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李建东;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李智慧;基于可视化的三维放射治疗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郎锦义;1.鼻咽癌局部控制治疗方法临床实验 2.SRT应用剂量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7 任振义;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永杰;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优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庞学利;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解剖及临床剂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黄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强;MOSFET探测器测量组织补偿胶对表面剂量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2 盛大宁;IMRT逆向计划中的混合多目标梯度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彭海波;一种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鹏;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放射治疗管理及技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吕博;CT-SIM激光灯定位系统的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高升;基于DICOM RT的医学图像信息显示及配准[D];南京大学;2011年
7 安丽花;基于单纯形优化算法的调强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伟军;基于CT技术的带电粒子治疗计划的初探[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一栋;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脑转移瘤的剂量学比较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张春;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3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3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