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囊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出处:《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宫内节育器 硅橡胶材料 细胞毒性 动物实验 鼠
【摘要】:目的:对囊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材料的细胞毒性的潜在性作出评价。方法:采用研制的硅橡胶材料与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作为对照,根据GBT 16886.5 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标准,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组、阳性对照液(含6.3%苯酚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组、100%、50%和25%材料(硅橡胶)浸提液组共6个组;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L-929细胞,每组加入100μL的空白对照液、阴性对照浸提液和25%、50%、100%的材料浸提液及阳性对照液,观察细胞形态和增值率。结果: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浸提液组、阳性对照组、100%、50%和25%浓度材料浸提液组的细胞毒性级别分别为:0级、1级、4级、2级、2级、1级。100%、50%和25%材料浸提液组培养72 h后细胞增值率分别是(66.2±4.3)%、(72.4±6.1)%、(81.1±4.2)%;阴性对照浸提液组、100%、50%、25%材料浸提液组和阳性对照浸提液组OD(optical density)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100%、50%材料浸提液和阳性对照液组OD值与阴性对照浸提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材料浸提液OD值和与阴性对照浸提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GBT 16886.5 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标准,所测硅橡胶材料细胞毒性评价符合要求。
【作者单位】: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10B031600175)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2010201)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1前言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最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约占40%左右[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全国IUD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UD使用后的一些副反应如子宫异常出血和不适感等副反应仍未能较好地解决[2]。如何消除或减轻放置IUD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国平;袁静林;钟兴明;韦相才;伍园园;王奇玲;刘宇;陈颖;向涛;王世应;王俭冬;林彩菊;;广东省12种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的对比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年09期
2 李志才;郭建华;方伟镇;曾幸荣;钟兴明;朱国平;韦相才;;模拟宫腔液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4年05期
3 邹燕,雷贞武;宫内节育器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年06期
4 吴尚纯;宫内节育器的开发和应用状况[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年06期
5 彭祥炽;胡姗姗;熊承良;;宫内节育器材料与应用研究进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宝诺;韩彩红;;育龄妇女对新型宫内节育器接受度的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牛俊利;;包头市青山区青福镇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包头医学;2010年02期
3 任奇志;高世丽;;放置吉妮IUD 150例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单聪;;医院内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避孕知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王志宏;邵雪斋;;131例带器妊娠人工流产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彭坤;罗彦风;甘晓玲;李永刚;王远亮;;女性用避孕节育器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13期
7 李耀红;刘国利;张雪玲;;人工流产术后与月经间期放置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年03期
8 张瑞作;;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0期
9 罗国政;;IUD频繁脱落者放置吉妮IUD186例临床观察[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史秀萍;;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209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红燕;长效避孕节育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张觇宇;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永刚;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D,L-聚乳酸基输卵管避孕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锦娜;在中国育龄妇女中进行宫内节育器脱落率分析和可接受性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丛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偶育龄妇女避孕现状及知识的调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3 王雪;应用宫腔镜诊治难取性宫内节育器56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梅梅;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朱兆芳;山东省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失败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6 沈妍姝;氨甲喋呤、米非司酮配合“扶正祛瘀法”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史太平;江苏省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使用与近期失败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8 周洁;中国农村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下移取器现状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9 唐红艳;在江苏省农村妇女中进行的避孕药具上市后监测与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琪;218例异位妊娠发病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红;谢长生;;IUD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材料导报;2005年01期
2 孙九立;张秋禹;邢瑞英;王雯雯;张军平;;亲水性硅橡胶的制备[J];材料导报;2011年08期
3 梁成浩,陈邦义;宫内节育器及其耐蚀性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3年02期
4 朱国平;韦相才;钟兴明;王奇玲;刘宇;陈颖;向涛;王世应;王俭冬;林彩菊;;广东省14440例宫内节育器避孕状况研究[J];广州医药;2008年05期
5 吴文琼;罗建琼;;两种含记忆合金新型IUD 24个月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年01期
6 张娜,彭敦仁,张杰,王江;新型铜药复合IUD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8年02期
7 Grines DA ,裴开颜;宫内节育器与上生殖道感染[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04期
8 ;12万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年03期
9 董白桦;李楷滨;张秀云;杨颖;林静;吴云芝;何阿峰;付传云;;MCu记忆合金IUD避孕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何泽文;牟善松;;吲哚美辛载药量对宫内节育器基体材料性能及铜离子释放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2万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J];人口研究;2007年05期
2 黄薇;宫内节育器避孕方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年06期
3 速存梅,彭林;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的影响因素[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10期
4 李坤英;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项目在北京启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11期
5 孙治香;张明义;杨晓华;王为娜;刘世芳;孙顺胜;孙卫平;;913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18期
6 姜丽华;王春鸣;刘国荣;;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的临床调查与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S1期
7 缴凤云;杨吉芬;;100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J];河北医学;2011年12期
8 刘俊英;;5种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比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刘丽;;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21期
10 贾云峰;王丽君;;三种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南秀牌;朱筱苓;郭燕玲;崣风兰;吴明辉;;产褥期末放置两种载铜活性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可行性、可接受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崔立新;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率明显提高[N];中国人口报;2007年
,本文编号:1335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3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