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辛伐他汀及骨胶原支架进行体内异位成骨
本文关键词:联合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辛伐他汀及骨胶原支架进行体内异位成骨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小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urine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m SDF-1)结合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以及骨胶原支架(Bio-Oss湟)构建无外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并检验其体内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将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于小鼠颅部做皮肤切口,各组小鼠分别植入:(1)1∶50(体积比)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混合液+骨胶原支架(空白对照组);(2)10-3mol/L SIM溶液+骨胶原支架(SIM组);(3)200 mg/L m SDF-1溶液+骨胶原支架(m SDF-1组);(4)10-3mol/L SIM+200 mg/L m SDF-1溶液+骨胶原支架(SIM+m SDF-1组)。植入1周后,连续2 d,每天分别在支架局部注射上述各组相应的溶液50μL。饲养6周后,取出支架及其周围组织,通过软X射线投射成像及灰度测定、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定性及定量观察其成骨效果。结果:SIM+m SDF-1组软X射线灰度值[(421 836.5±65 425.7)像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53 345.6±45 222.2)像素,P0.01]、SIM组[(158 119.2±100 284.2)像素,P0.01]以及m SDF-1组[(255 529.5±152 142.4)像素,P0.05];在SIM+m SDF-1组内可见明显的骨桥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SIM+m SDF-1组血管丛密度[(46±8)条/mm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3±7)条/mm2,P0.01]和SIM组[(24±6)条/mm2,P0.01]。结论:使用m SDF-1结合SIM以及骨胶原支架构建的无外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于小鼠颅部皮下异位成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mouse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 (murine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 m SDF-1)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simvastatin, SIM) and collagen scaffold (Bio-Oss Huang) plus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on of tissue engineered bone seed cells, and examine the effect of ectopic osteogenesis in vivo. Methods: 32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8 rats in each group, in the mouse cranial skin incision, the mice were implanted with 1 (1): 50 (volume ratio) of two dimethyl sulfoxide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 phosphate buffer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mixed liquid + collagen scaffold (control group); (2) 10-3mol/L SIM solution + collagen scaffold (SIM group); (3) 200 mg/L m SDF-1 solution + collagen scaffold (M group SDF-1); (4) 10-3mol/L SIM+200 mg/L m SDF-1 solution + collagen scaffold (SIM+m group SDF-1). After 1 weeks of implantation, 2 D were continuou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50 u L of the above groups were injected each day respectively. After 6 weeks of feeding, the scaffold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were taken ou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osteogenic effects were detected by soft X ray projection imaging, gray scale determination,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SIM+m group SDF-1 soft X ray gray value [(421836.5 + 65425.7) pixe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3345.6 + 45222.2) P0.01] pixels, and SIM Group [(158119.2 + 100284.2) P0.01] and M pixels, SDF-1 Group [(255529.5 + 152142.4) P0.05]; visible pixel, osteopontin and osteocalcin the expression of SIM+m in SDF-1 group; SIM+m SDF-1 group vascular plexus [(46 + 8) density of /mm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3 + 7) /mm2, P0.01] and SIM Group [(24 + 6) /mm2, P0.01]. Conclusion: the tissue engineered bone without seed cells using M SDF-1 combined with SIM and bone collagen scaffold can be subcutaneous ectopic osteogenesis in the skull of mic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三门诊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937,8140048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026)资助~~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一般需要三个要素:可成骨向分化的种子细胞、促成骨向分化的诱导因子和起支撑以及引导骨形成的三维支架。但是,获得足量的种子细胞需要经历长期的体外扩增、传代,增加了细胞污染、生物安全性受到影响等风险,而且其周期长、费用高等,这些缺点都影响该技术的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广龙;漆松涛;方陆雄;刘保国;潘军;张晓峰;;颅咽管瘤钙化程度与骨桥蛋白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2 魏蔚;刘燕;毛靖;周彬;;羟磷灰石结合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3 尹华;李美华;;颅咽管瘤基础研究现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4 袁星星;朱东;姚瑶;王文静;卢实春;赵秀英;陈煜;肖汀;段钟平;;慢性肝脏疾病中趋化因子CXCL12α与CXCL12β的检测及其意义[J];北京医学;2014年03期
5 孙欣慰;杨铧琦;徐惠成;;17β-雌二醇通过上调CXCR4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迁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6 王忠磊;邓悦;岳新新;高岩;赖春花;周磊;田芳华;;辛伐他汀对骨合成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5年01期
7 符策广;刘洁;夏海斌;;骨桥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骨改建中的作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8 阎红娥;王帅;鲍文华;孙云晖;王春玲;刘生生;李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年01期
9 刘笑然;刘杨丽;林耿鹏;黄鑫炎;谭卫平;谢灿茂;;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血管形成功能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10 袁宏;赵学鑫;;趋化因子CXCL12受体CXCR4 shRNA对胶质瘤细胞U87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波;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脏组织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洪石;二级三维多孔天然胶原—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构建及其生物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林;骨桥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程振江;蛋白调控骨、牙矿化的研究及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5 王景云;咀嚼压力对牙槽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穆亚冰;仿生矿化及其因素的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徐峰;电纺聚乳酸、Ⅰ型胶原和HA构建仿生骨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勇;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成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刘文武;延迟性给予骨桥蛋白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血管新生和神经元再生[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黄广龙;颅咽管瘤钙化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文硕;OPN对体外培养人OA软骨细胞MMP13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2 才春东;枸橼酸钾对肾结石大鼠肾组织骨桥蛋白及骨桥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3 吕志芬;sTNFR-Fc在CIA模型鼠中的疗效观察及其对OPN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童心;不同种植方式对Beagle犬种植义齿骨界面骨桥蛋白表达及其界面改建影响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5 葛爱国;骨桥蛋白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yN;咀嚼压力增强对大鼠剩余牙槽嵴中OPN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黄广龙;骨桥蛋白与颅咽管瘤钙化程度关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尹华;牙釉质型颅咽管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朱光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物模型建立及其早期干预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吴沁民;骨桥蛋白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旭;文益民;葛宝丰;刘雪梅;;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异位成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2 蓝旭;梁军;葛宝丰;刘雪梅;;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异位成骨的影响[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3期
3 江宏兵;刘来奎;陶德韬;陈中坚;邢树忠;李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自体嚼肌内移植异位成骨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4 李裕标;杨志明;秦廷武;李秀群;;异种脱钙骨基质复合成骨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张莉;马宁;车彦海;边晓为;;rhBMP-2/nHA/Co复合膜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6 李想;董纪元;彭江;汪爱媛;睢翔;赵斌;刘道宏;;两种材料复合rhBMP-2诱导大鼠皮下异位成骨的比较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林辉;王修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LA支架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16期
8 胡勤刚,沈健,黄相道,陈强,童昕,寿卫东;BMP/PLA植入物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2003年03期
9 张森林;毛天球;;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细胞-膜片及其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李锦华;王伟;李安军;赵宙;施永彦;;复合BMSCs的异种骨移植材料异位成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乔春燕;张恺;苗雷英;刘金钟;孙海珠;孙宏晨;杨柏;;载基因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在体内异位成骨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任高宏;裴国献;覃昱;汪群力;;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乔春燕;金晗;于维先;刘金钟;张恺;孙宏晨;杨柏;;载基因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在体内异位成骨的应用研究[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4 陈希哲;田卫东;林云锋;陈润良;李声伟;;脂肪基质细胞多向分化及异位软骨生成能力研究[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田晓滨;孙立;杨述华;唐欣;冯建军;张宇坤;傅德皓;胡如印;;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异位诱导成骨能力的实验观察[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燕青;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江标;BMP-9基因修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陈平;不同方法制备的DDM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4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4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