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钛纳米管微沟槽表面细胞外基质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12:29
本文关键词:氧化钛纳米管微沟槽表面细胞外基质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紫外光刻 阳极氧化 微纳复合 细胞外基质 间充质干细胞
【摘要】:目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植入的医疗器械及材料均会对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诱发血管的再狭窄,而在其表面实现良好的内皮化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对干细胞功能及作用等研究的深入,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被调控分化为血管细胞,本研究组前期结果也表明其在材料诱导下有向平滑肌或类平滑肌方向分化的趋势,如何使其向内皮方向发生分化并进一步提升材料表面的各项性能成为后续研究重点。同时,内皮细胞全细胞外基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方向分化的可能性而被我们关注。基于此,本文在所得微纳米结构上进行全细胞外基质的修饰,研究该复合表面的性能及其对二次接种细胞行为的影响,为血管内皮化的仿生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本文首先借助光刻技术和阳极氧化技术等成功制备出五组基底样品:平板钛样品(Ti02)、纯纳米管样品(nano)、二维微纳复合样品(gro-nano)、微米沟槽样品(topo)及三维微纳复合样品(topo-nano)作为对照组。借助脱细胞技术,在各组材料样品表面构建内皮细胞的全细胞外基质,获得ECM/TiO2、ECM/nano、ECM/gro-nano、 ECM/topo、ECM/topo-nano样品作为实验组。随后借助光镜、荧光显微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水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方法及手段对各组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的血液相容性、抗炎能力及内皮细胞相容性进行评价,最后研究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行为的影响。材料学表征显示,所得样品表面图形(沟脊)宽纹理(沟)为20gm,窄条纹(脊)为10μm,纳米管管径为70nm左右。修饰后样品表面均有细胞外基质的的存在,借助Ⅳ型胶原染色,初步观察到其粘附程度及分布情况。实验证明,细胞外基质的修饰,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及抗炎能力。二次接种内皮细胞的结果则表明,细胞外基质的存在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增殖等行为有促进作用。虽然细胞外基质的存在削弱了二维图形(gro-nano)对细胞取向性生长的诱导作用,但对三维立体结构(topo, topo-nano)影响不大。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实验表明,短期培养(5天)时细胞仍呈现CD44阳性,a-sma及vWF阴性;长期培养(2周)时无细胞外基质修饰的nano、gro-nano、topo及topo-nano样品表面间充质干细胞有向平滑肌方向分化趋势,而细胞外基质修饰样品ECM/TiO2、ECM/nano、ECM/gro-nano、ECM/topo、ECM/topo-nano表面间充质干细胞则有向内皮方向分化趋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许玉韵;;2005年心血管疾病防治回顾并展望2006年[J];中国医药导刊;2006年01期
2 陈佳龙;李全利;陈俊英;黄楠;;心血管植入材料体内内皮化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6期
3 刘斌;董寅生;林萍华;赵浩峰;张骏;;钙磷多孔陶瓷表面明胶处理及体外细胞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6期
4 方利君,付小兵,孙同柱,李建福,程飚,杨银辉,王玉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01期
5 晏开力;汪健;李庆;邬志伟;徐修才;徐静玮;翟志敏;;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35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5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