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包含miR449的Rb-E2F路径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包含miR449的Rb-E2F路径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噪声 随机共振 miR449 时滞 Hopf分岔
【摘要】:实验研究表明microRNAs(miRNAs)在调节基因网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同时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来协调整个细胞进程,在癌细胞中,恢复miRNAs到正常水平能够逆转异常的细胞生长,因此,了解怎样控制癌细胞中miRNAs的正常水平成为控制癌症的关键步骤.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控制niRNA水平的方法,研究了包含miRNA (miR449)的基因调控网络Rb-E2F路径.一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研究了噪声对Rb-E2F路径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发现了噪声强度和系统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定义了随机共振现象,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最佳噪声强度来控制随机共振,证明了miRNA的水平是可控的,这些发现很可能为治愈癌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另一个数学模型,我们研究了时滞对Rb-E2F路径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所有的时间延迟,时滞系统的平衡态都是稳定的;在另外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时滞临界值,当时滞小于这个临界值时,平衡态是稳定的,当时滞大于这个临界值时,平衡态变得不再稳定,于是当时滞穿过时滞临界值的过程中,Hopf分岔现象出现.我们还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理论结果.
[Abstract]:MicroRNAsmiRNA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gene network, they ca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many genes simultaneously to coordinate the whole cell process, in cancer cells. Restoring miRNAs to normal levels can reverse abnormal cell growth, so understanding how to control normal levels of miRNAs in cancer cells is a key step in cancer control. We propose a method to control the level of niRNA and study the Rb-E2F path of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including miRNA miR449. On the one hand, we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We study the effect of noise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Rb-E2F path, find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ise intensity and the system response, and define the stochastic resonance phenomenon. We have found that stochastic resonance can be controlled by optimal noise intensity, which proves that the level of miRNA is controllable. 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a new way to cure cancer, on the other hand. By establishing another mathematical model, we study the effect of time delay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Rb-E2F path. We find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for all time delays. The equilibrium states of time-delay systems are stable. Under other conditions, the equilibrium state is stable when the hysteresis is less than this critical value, and when the hysteresis is larger than this critical value, the equilibrium state becomes unsteady. Then Hopf bifurcation appears in the process of passing through the critical value of time delay at that time,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prov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2;O175;Q8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璐;王辅忠;;多信号叠加在随机共振系统中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3期
2 云中客;;噪声的随机共振[J];物理;2009年09期
3 邓辉;冷永刚;王太勇;张丽;;嵌入式变尺度级联随机共振系统的实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4 施建成;罗敏;;生物钟体系中色噪音诱导的日夜节律振荡和内信号随机共振[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1期
5 蔡卫菊;金波;刘开健;;随机共振理论与微弱信号检测应用综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年04期
6 聂尊誉;;美利用“随机共振技术”揭示出隐藏物体图像[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02期
7 王新旭;;随机共振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06期
8 秦光戎,龚德纯,胡岗,温孝东;随机共振的模拟实验[J];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9 祝恒江,吴锡田;随机共振研究进展[J];大学物理;1997年07期
10 祁丰,辛厚文;生物液膜振荡器中的内振荡随机共振[J];自然杂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艳梅;;关于随机共振的理论研究——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靳艳飞;;随机共振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甜;王青云;张红慧;;异质神经元和信息时滞对神经元网络随机共振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孙水发;郑胜;万均力;;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物理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水发;郑胜;万均力;;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物理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康艳梅;蒋耀林;;含色噪声随机共振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一个半解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康艳梅;江俊;李逸娟;;非正常扩散下单稳杜芬振子系统中的非传统随机共振[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宝华;陆启韶;吕淑娟;;阈下激励与噪声联合作用下肝细胞系统的内钙时空随机共振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申建伟;;自诱导随机共振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网络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狄根虎;许勇;张凤琴;;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映璧;复杂物理系统存在多样性共振[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法兵;参数调节随机共振在数字信号传输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2 张晓飞;直升机传动系统状态增强检测的随机共振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范剑;随机共振和混沌理论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4 刘进;基于非线性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何美娟;基于统计复杂度的双稳系统随机共振及动力学复杂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周玉荣;随机共振及其在神经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建龙;随机共振的参数调节方法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8 薛凌云;神经元随机共振机制及其在语音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张莹;随机共振信号恢复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曾令藻;反常过程中的非周期随机共振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国;神经元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沈涛;积分发放模型中的阈上随机共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涛;典型的生物及化学系统中随机和延迟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正木;周期势系统中由二值噪声诱导的随机共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创宾;听觉非线性信号处理的心理声学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培;基于多稳随机共振的机械微弱故障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孙浩宇;基于随机共振的风电机组轴承早期微弱故障信号检测[D];燕山大学;2016年
8 尚金红;基于随机共振理论不同噪声背景下2PSK信号相干接收误码率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红娜;基于随机共振理论的齿轮箱微弱故障诊断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10 李玲玲;对包含miR449的Rb-E2F路径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57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5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