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集成化荧光激活液滴分选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5 13:00

  本文关键词:集成化荧光激活液滴分选系统研究 出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激活 液滴分选 集成化


【摘要】:高通量的荧光激活液滴分选技术在大规模生化试验中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成本,缩短实验时间,因此在微生物菌株筛选、新药研发、高通量单细胞研究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使用的荧光激活液滴分选系统大多基于光学试验器件搭建,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相对较差,搭建的技术门槛较高,限制了该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设计一种集成化的荧光激活液滴分选系统,通过特定光路设计,系统所需的荧光激发和探测光路实现集成化、模块化封装,荧光激发和探测功能模块缩小到160 mm×143 mm×54 mm,大幅缩减系统体积。可以通过给普通显微镜增加功能模块的方式,快速实现分选系统的搭建,从而提高荧光激活液滴分选技术的易用性。相比现有文献报道的荧光激活液滴分选系统,成本下降到1/5,体积减小为1/40,有利于该技术的工业化推广。
[Abstract]:The activation of fluorescent high-throughput droplet sorting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st of experiment in large-scale biochemical tests, shorten the test time, so screening microbial strains, in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high-throughput single cell research. However, the current use of fluorescent droplet sorting systems are activated optical devices based on test structure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stability is relatively poor, build a high technical threshold, limi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The design of an integrated fluorescence activated droplet sorting system, through specific optical design,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for the optical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modular package th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and detection function module, down to 160 mm * 143 mm * 54 mm,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ystem volume. By increasing the functional module for ordinary microscop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rting system can be achieved quickly, so as to improve the usability of fluorescence activated droplet sorting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he fluorescence activated droplet sorting system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cost is reduced to 1/5 and the volume is reduced to 1/40,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ndustri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分类号】:R318
【正文快照】: 引言微流控技术能够在很小的尺度上精细地操作流体的运动,配合特殊设计的芯片,能够在片上实现从样品的制备、孵育到反应产物的纯化、分析等一系列操作[1-2],因而催生了片上实验室的概念。该技术能够大大简化传统生化试验流程,降低实验试剂的消耗,提高试验的自动化程度,近年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风玉;输液滴数和时间的简便算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2 严宗毅;高度粘滞的液滴流入锥缩管的数值模拟[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4年06期

3 郭见中;;菌液滴瓶介绍[J];人民军医;1960年03期

4 高丽华;;口算输液滴数的方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6期

5 王永峰;;如何保证输液滴数的准确性[J];包头医学;2010年03期

6 刘友玲;;柴胡液滴鼻退热121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6年03期

7 陈泽忠,冯锋,林洁刁,廖雪明;基于离子交换吸附的动态液滴荧光法用于维生素B_2和B_6的快速检测[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5年03期

8 朱兴喜;胡新勇;戚仕涛;刘云;李琳;;抗干扰手持式输液液滴计数器的研制与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11期

9 宫珏;;输液快慢 自己说了不算[J];中华养生保健;2011年05期

10 董崇娟,王永强,菊英华;改进的输液滴壶在患病新生儿喂奶中的应用[J];新生儿科杂志;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刘伟民;毕勤成;张林华;孟凡湃;薛梅;;液滴低压闪蒸形态和温度变化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明锐;赵卫东;孔亮;沃敖波;;液滴修正零维蒸发模型的推导与分析[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小龙;新法可让液滴按需形成任意形状[N];科技日报;2014年

2 孙文德;液滴透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周源;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液滴热碎化机理及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马玉龙;液滴辐射器辐射与蒸发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古淑青;微流控液滴单细胞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6 毕菲菲;液滴撞击弯曲壁面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西营;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彬剑;T型微通道内液滴及气泡生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宏;梯度表面能材料上液滴运动及滴状凝结换热[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宋晴;基于液滴分析技术和液滴指纹图的液体识别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方;微流控系统的高通量液滴检测[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龚翔;电场作用下液滴的聚结特性及高压静电破乳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李艳斌;工业厂房中敞口槽散发纯水液滴的蒸发和运动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慧;液滴在随机粗糙表面的铺展动力学仿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苏凤婷;基于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雷庆;液滴与疏水和超疏水固体表面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伍福璋;微米级别因素对动态接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志江;基于液滴喷射技术的塑料增材制造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8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428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