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组合材料设计方法在生物钛合金领域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 生物钛合金 组合材料设计方法 扩散节 纳米压痕 出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一种改进的方法制作多元扩散节Ti-Zr-Nb并在1173 K温度下退火1800 h水淬至室温。结合纳米压痕仪(nano-indentation)与电子探针(EPMA)测定扩散节上每一点的成分、硬度和弹性模量,建立Ti-Zr-Nb体系成分.硬度.弹性模量数据库。结果表明,硬度与弹性模量强烈地依赖于Zr和Nb的成分变化,Ti-41Zr-10Nb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且硬度较大,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这种高效的扩散多元节组合材料设计方法可以加快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的速度。
[Abstract]:A modified method was used to fabricate multicomponent diffusion knots (Ti-Zr-Nb) and annealed at 1173K for 1800h to room temperature. The composition,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diffusion joint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nano-indentations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probe (EPMA). The Ti-Zr-Nb system composition,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database a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strongly depend on the composition changes of Zr and NB. Ti-41Zr-10Nb has smaller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hardness is larger, and the hardness of Ti-41Zr-10Nb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i-41Zr-10Nb. It is expected that a new type of biomedical titanium alloy will be developed on this basis. This highly effective design method of diffusion multicomponent joint material ca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titanium allo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4CB644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1200)
【分类号】:TG146.23;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宝明,王玉林,戴正宏;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材料的开发应用进展、市场状况及问题分析[J];钛工业进展;2003年Z1期
2 李军;李佐臣;陈杜娟;;新型外科植入用钛合金TZNT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4期
3 马秀梅;孙威;杨永建;;生物医用Ti-Nb-(Ta)-Zr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6期
4 麻西群;于振涛;牛金龙;余森;;Ti3Zr2Sn3Mo25Nb医用钛合金相变与力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梅;杨永建;孙威;;生物医用β型Ti-Nb-Ta-Zr系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2 邹黎明;杨超;李元元;;粉末冶金法制备钛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5期
3 崔天成;李述军;郝玉琳;杨锐;;热处理对Ti2448合金冷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8年03期
4 刘艳辉;高景龙;邵忠财;;钛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前处理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8年12期
5 刘霜;张连云;李长义;;口腔修复支架用钛合金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6 麻西群;憨勇;于振涛;孙巧艳;牛金龙;袁思波;;骨科植入用TLM钛合金的相转变与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09期
7 彭德林;王微;;Ti-12Nb-12Zr-2Mo合金铸件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1期
8 唐波;唐斌;韩逢博;李金山;杨冠军;;TB8钛合金β相变点附近高温变形行为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09期
9 顾苏怡;杜洁;严勇健;杨洪;周正存;;碳对烧结态和淬火态钛铌合金物相组成与压缩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09期
10 J.Hernandez;S.J.Li;E.Martinez;L.E.Murr;X.M.Pan;K.N.Amato;X.Y.Cheng;F.Yang;C.A.Terrazas;S.M.Gaytan;Y.L.Hao;R.Yang;F.Medina;R.B.Wicker;;Microstructures and Hardness Properties for β-Phase Ti-24Nb-4Zr-7.9Sn Alloy Fabricated by Electron Beam Melting[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玉勤;黄海广;师晓莉;蒋业华;周荣;;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对Ti-13Nb-13Zr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黄利军;黄旭;曹春晓;;一种Ti-Mo-Zr-Fe钛合金的拉伸性能与断口特征[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欣;齿科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国亮;低模量钛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与微弧氧化涂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斌斌;Ti-Ag基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生物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庆宇;齿科用Ti-In系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黄利军;新型医用高强低弹钛合金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6年
6 乔丽英;镁基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陈红梅;超高温陶瓷B-C-Si-Zr-O部分体系相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本力;医用Ti-Nb基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宋辉;脉冲电流处理对钛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赵雷;新型亲水涂层冠脉支架的制备及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睿敏;表面仿生结构与薄膜材料工艺力学及力学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朱其柱;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碱处理复合法制备生物涂层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微;Ti-12Nb-12Zr-2Mo合金精密铸件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淑剑;两种新型避孕材料遗传毒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林文娇;Ti-X(Ge、Ga)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生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郭仕彪;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的模拟腐蚀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7 庞鹏沙;粉末冶金纳米羟基磷灰石—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D];暨南大学;2006年
8 王冉;新型钛铌锆锡合金生物学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9 魏艳萍;两种新型钛合金及其表面处理的细胞相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段洪涛;生物医用低弹性模量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鹏;赵永庆;周廉;;β钛合金的强化机理[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2 李军,周廉,李佐臣,陈杜娟;新型医用钛合金Ti-12.5Zr-2.5Nb-2.5Ta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5期
3 辛社伟;赵永庆;;关于钛合金热处理和析出相的讨论[J];金属热处理;2006年09期
4 辛社伟;赵永庆;曾卫东;;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I)——同素异构转变[J];钛工业进展;2007年05期
5 史冬梅 ,陈杰;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状况及问题分析[J];新材料产业;2000年09期
6 于振涛;郑玉峰;牛金龙;皇甫强;张亚峰;余森;;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i-3Zr-2Sn-3Mo-15Nb(TLM) alloy[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7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华;文东辉;洪滔;袁巨龙;;蓝宝石的纳米压痕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9年02期
2 蒋锐;胡小方;许峰;伍小平;;纳米压痕数据分析的混合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9年05期
3 王明海;王虎军;孙磊;刘中海;;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纳米压痕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12期
4 顾盛挺;鲍雨梅;柴国钟;吴化平;;颗粒表面粗糙度对纳米压痕特性影响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柯瑞;张宇民;周玉锋;;c向蓝宝石单晶纳米压痕尺度效应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10期
6 陈樟;苏伟;万敏;;单晶硅纳米压痕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与实验验证[J];微纳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7 周沙溆;胡宏玖;李洁;;黏弹材料动态纳米压入过程的尺度效应[J];中国塑料;2011年03期
8 郭荻子;林鑫;赵永庆;曹永青;;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9 王滨;王春亮;杨力;王承忠;;纳米压痕试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简化评定[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06期
10 刘美华;李鸿琦;王静;王江宏;佟景伟;;纳米压痕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庆生;刘志远;李熙;;生物软组织纳米压痕测试方法的最新进展[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2 朱瑛;刘倩倩;;单晶铝纳米压痕仿真及其实验研究[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许明;胡永峰;刘明霞;黄平;徐可为;;金属多层膜硬度基底效应的纳米压痕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志远;杨庆生;李卫卫;高雪玉;;考虑基底效应的复合材料组分性能的纳米压痕原位测试技术[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力学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刘志远;高雪玉;杨庆生;;纳米压痕法测定人血红细胞的力学特性[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于超;康国政;;纳米压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郇勇;刘东旭;杨荣;张泰华;;纳米压痕仪的载荷精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振清;杨增杰;孟庆华;;含表面缺陷的单晶铜薄膜纳米压痕多尺度模拟[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滨;王春亮;杨力;沙菲;;纳米压痕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10 邓旭辉;丁燕怀;尹久仁;张平;姜勇;;PMMA纳米压痕的黏弹性回复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露萌;双晶材料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行为的跨尺度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黎军顽;纳米压痕过程的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杨增杰;分离式拟质点方法的研究及纳米压痕多尺度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赵星;纳米粒子并合、沉积和纳米压痕的计算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马增胜;纳米压痕法表征金属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D];湘潭大学;2011年
6 王华滔;准连续介质方法在晶体微观变形多尺度模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林;材料样品表面粗糙度对纳米压痕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蔡晶琦;单晶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行为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春亮;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4 张忠立;基于表面凹型缺陷的纳米压痕多尺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米杰;原位纳米压痕/划痕测试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史成利;压头与试件间垂直度误差对纳米压痕/刻划测试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黄勇力;用纳米压痕法表征薄膜的应力—应变关系[D];湘潭大学;2006年
8 袁英X;基于可调式拉伸—弯曲预载荷的原位纳米压痕测试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春;单晶硅片CMP磨损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10 章莎;用纳米压痕法表征电沉积镍镀层薄膜的残余应力[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3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55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