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玻璃条索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骨移植 骨代用品 生物玻璃 出处:《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3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手术方法在双侧股骨髁松质骨部建立直径6mm、深12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并在胫骨近端穿刺抽取骨髓液1.5~2.0ml。将动物随机分为A、B、C 3组(n=6),分别在双侧股骨髁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与胶原生物玻璃条索、胶原生物玻璃颗粒、含Ⅰ型胶原的β-磷酸三钙颗粒的混合物。术后6周及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材料的成骨能力及降解性能。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2周时缺损处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良好,肉眼难以区分其界线。LaneSandhu X线评分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6周及12周时材料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A组优于B、C组(P0.05),B组优于C组(P0.05)。与术后6周时比较,术后12周时3组材料的成骨量和降解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胶原生物玻璃条索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成骨作用和降解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3 kinds of new bone graft osteogenic effect and degradation properties. Methods adult fe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18, surgical methods used in bilateral femoral condyle cancellous bone of a diameter 6mm, lacunar bone defect model of 12mm deep, and the anim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 in proximal tibia puncture extraction of bone marrow fluid 1.5~2.0ml., C 3 group (n=6), respectively in bilateral femoral condyle were implant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and collagen bio glass strips, collagen Bioglass particles, mixtures containing collagen beta tricalcium phosphate particles. After 6 weeks and 12 weeks by general observa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bon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terial degradation to observe X-ray and tissue. Results observed at 12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defect of good fusion with surrounding bone tissue, indistinguishable to the naked eye the borderline.LaneSandhu X-ray score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after 6 weeks and 12 weeks of material osteogenic ability And the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group C (P0.05), B group than in C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6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12 weeks after surgery, bone mass and degradation into 3 groups of materia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Conclusion collagen bio glass cable not only has good compatibility biological, and osteogenesis and degradation of performance is stable,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14)~~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海;王臻;;二氧化铈复合生物玻璃颗粒在兔股骨缺损修复中的抗炎及成骨作用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2 樊洪;陈治清;;硫酸软骨素A与Ⅰ型胶原复合材料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9年07期
3 吕晓飞;彭诚;赖红昌;崔江涛;;珊瑚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用于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2年10期
4 朱晓琴;邢树忠;杨波;;胶原蛋白海绵促进牙槽窝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an Henkel;Maria A.Woodruff;Devakara R.Epari;Roland Steck;Vaida Glatt;Ian C.Dickinson;Peter F.M.Choong;Michael A.Schuetz;Dietmar W.Hutmacher;;Bon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issue Engineering Conceptions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J];Bone Research;2013年03期
2 王倩;姜小婷;辛韵子;崔俊先;张普敦;;衰减全反射-红外成像研究聚乳酸/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过程[J];分析化学;2014年02期
3 丁国军;余献忠;杨贤燕;陈晓怡;王冶根;骆旭康;苟中入;;溶胶-凝胶低熔点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增强高温熔融45S5生物玻璃多孔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4 何美健;黄江鸿;段莉;李庆庆;王大平;;低温快速成型技术与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5 杨坤;王建;刘杰;汤慧萍;杨保军;李亚宁;;造粒松装烧结法制备双峰孔结构的多孔钛及力学性能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S2期
6 赵惠;李潇;金柱坤;杨凯;;影响种植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7 撒悦;阳芳;李吉东;蒋滔;王贻宁;;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保护;2014年S1期
8 王晓花;李金山;胡锐;寇宏超;周廉;;多孔钛表面无裂纹生物活化层的制备及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06期
9 周长春;叶兴江;肖占文;王哲;张兴栋;;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表面微纳米化改性研究[J];表面技术;2014年04期
10 王尧;罗翌阳;贾欣茹;;基于PEG-DOPA的可降解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质[J];高分子通报;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新型表面修饰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的研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吴骁伟;不同血管化策略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何福坡;具有定向孔结构的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支架的构建和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凌汉;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材料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王庆;联合基因转染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滕宇;亲骨性BMP-2活性多肽及其仿生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伍权;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袁超凡;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对早期距骨骨坏死骨修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吴凯;BMP-2和BMSCs结合n-HA/n-LDIG复合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苗惊雷;多孔钽铌合金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小刚;基于生物活性玻璃、胶原的骨修复复合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砚军;生物活性玻璃修复骨缺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3 冯春祥;间充质干细胞/尿路上皮细胞—脱细胞基质修复尿道缺损[D];郑州大学;2013年
4 朱星;自体PRP对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李鑫;不同密度同种异体骨犬椎体间植骨效果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6 唐泉;电离辐射对MC3T3-E1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李垒;自组装构建海藻酸盐水凝胶支架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8 吕洪磊;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修金涛;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纤维蛋白血管化的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刘冬;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修复羊腔隙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牛刚;郑杰;吴烨;;胶原海绵在下颌骨牵张成骨早期成骨中的作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 费伟,李铮,胡静,尹明平,沈志浩;贝复济(bFGF)促进拔牙创早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1年04期
3 覃凤均;陈旭;李迟;;胶原蛋白海绵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8期
4 冯玉萍;马忠仁;乔自林;李明生;冯若飞;周雪雁;侯兰新;李倬;;新生牛跟腱胶原蛋白海绵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1期
5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沙子义;高宏阳;董威;赵峰;王伟;;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材料的特征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9期
6 张双燕;谢幼专;薛文东;汤亭亭;戴\戎;;塑料包埋技术在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5期
7 王永胜,侯春林,陈爱民,顾其胜;胶原海绵止血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8 顾其胜;;胶原蛋白的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宇,陶金兰;生物玻璃的应用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2年05期
2 蔡玉荣,武军,周廉;生物玻璃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12期
3 高淑雅,刘新年,高档妮,郭宏伟;生物玻璃材料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石成利;梁忠友;;骨修复用生物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陶瓷;2006年05期
5 谢宗平;张长青;;生物玻璃及其抗感染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6 赵荻;黄文e,
本文编号:1554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55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