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肌腱组织工程材料在肌腱损伤的应用特点及前景

发布时间:2018-03-13 22:41

  本文选题:生物相容性材料 切入点:肌腱 出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背景:支架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组织工程的关键所在,其可为细胞生长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目的:总结肌腱组织工程材料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6年5月的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为"tissue engineering,tendon injuries,biological scaffold,tendon healing;组织工程,肌腱损伤,肌腱愈合"。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组织工程肌腱材料有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衍生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保留了组织正常的三维网架结构,组织相容性好,但力学性能较差、降解速度快;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但存在亲水性低、细胞黏附性能差的缺点;复合材料作为以上两者的有效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力;生物衍生材料取自于生物体内,其优势在于经过适当的处理,其最接近人体的网架结构、生物力学性能,还具有正常的生理活性和功能等,是未来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方向之一。
[Abstract]:Backgrou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affold materials is the key of tissue engineering.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endon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 Methods: th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NKI, was searched by the first author. The Chinese sci-tech journal database Pub Med database was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04 to May 2016. The key word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were "tissue engineering and injuritive scaffold scaffolddon healing; tissue engineering, tendon injury."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commonly used tissue engineering tendon materials include natural polymer materials, biological derived materials, synthetic materials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synthetic polymer materials have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gradability, but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low hydrophilicity and poor cell adhesion. As an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two materials,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a certain potent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Biological derived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organisms, and their advantages lie in that, after proper treatment, they are closest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uman body. It also has normal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nd func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6MS0822),课题名称:持续牵张应力刺激激活并诱导肌腱干细胞分化促进肌腱 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年中青年人才团队计划项目(NYTD-2015108)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分类号】:R318.08;R68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雷星;曲彦隆;宋扬;苗青;史进;王建国;;循环动态拉力对体外组织工程肌腱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14年10期

2 周悦婷,项舟,阳富春,李秀群,杨志明;生物衍生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肌腱体内植入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3 赵琳,孙正义;聚磷酸钙纤维体内降解及组织相容性实验[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鹏飞;王继宏;冀云涛;赵佳莉;;肌腱组织工程材料在肌腱损伤的应用特点及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年18期

2 杨健;葛建忠;;修复运动性肌腱损伤组织工程化肌腱及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51期

3 许鹏成;王继宏;温树正;郭文;;组织工程肌腱离临床应用有多远:如何解决力学性能、组织融合性及后期退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29期

4 蔡荣辉;刘康;;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肌腱[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27期

5 艾佳楠;张垠;王坤;王定改;李文慧;徐哲哲;;骨组织工程聚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12年12期

6 王贝宇;刘浩;侯伟光;解慧琪;宋跃明;洪瑛;石锐;马立泰;;生物衍生肌腱双侧关节突交叉固定动力重建颈椎后柱动态稳定性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年04期

7 谢黎红;;人工肌腱材料与运动性肌腱损伤的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8期

8 杨洪武;韩超;池强;赵芸娜;;不同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性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3期

9 侍勇;谢正阳;刘志元;;不同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在运动性损伤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8期

10 朱明华;王林;刘程俊;曾怡;秦廷武;王睿;朱锐;杨军;车茜;;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修复跟腱缺损的超微结构影响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渝平;敖英芳;龚熹;何振明;梅宇;;自体骨-髌腱-骨和乆绳肌腱单束重建陈旧性断裂前交叉韧带后移植物愈合形态学和前向稳定性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2 曲彦隆;杨志明;朱伟南;王毅;;衍生肌腱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12期

3 解慧琪,杨志明;组织工程肌腱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6期

4 杨志明,解慧琪,项舟,黄富国;组织工程化人工肌腱修复喙锁韧带损伤及其体内检测[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02期

5 解慧琪,项舟,杨志明;ptsA58H质粒体外转染人胚肌腱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6 项舟,杨志明,蔚凡,张前法,魏大鹏,彭文珍;组织工程人工肌腱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7 解慧琪,杨志明,魏人前,项舟;ptsA58H质粒转化人胚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8 石宗利,陈新文,黄元林,李重庵,俞焕然;高强度CPP纤维的力学及降解性能研究[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9 杨志明,解慧琪,项舟,李胜富,魏启欧;转化人胚肌腱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10 秦廷武,杨志明;组织工程化肌腱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江海;手部肌腱损伤处理不当22例原因分析[J];四川医学;2003年12期

2 鲁晓波,杨志明,向成玉,龙汉安;肌腱合拢器研制与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3 刘永涛;肌腱损伤修复进展[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0年04期

4 刘为民,石卫星,王国胜;肌腱多段断裂的修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5 韩丽娟,杨玉华,王恩波,徐文多;小儿肌腱损伤的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02年01期

6 郭振海,黄昌林,巨文军;运动所致肌腱中内源性IGF-1的表达[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2期

7 刘彬,路来金,张志新,刘志刚,于家傲;陈旧性肌腱损伤76例疗效分析[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8 谭军,汤锦波,王斌,卢魁;提高斜形损伤肌腱缝合强度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3期

9 吴小山,范树满,章小萍,王彩梅;碳纤维织造物修复手部肌腱损伤38例[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1期

10 常林顺,王奇才,马艳;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红丽;荆恒辉;李志凌;;手肌腱损伤显微修复术后的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杨浩;刘学建;;自制弹性牵扯装置在肌腱损伤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方;;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A];河南省外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4 赖红燕;刘翔;尹葵燕;雷芳金;黎艺芳;许柳琴;;手部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护理观察及功能锻炼[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陈江海;王琨;翁雨雄;陈振兵;;改良单针津下缝合法修复肌腱损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6 高峻;孙丞辉;;人体手部肌腱损伤鉴定中的几个问题与认识[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宝龄;李荣文;王树相;周琪;宋开训;;无损伤缝线在手部肌腱损伤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姜德欣;李大为;刘遵勇;蒋明;余迎浩;胡静波;;绞扎性上肢损伤的修复与Ⅰ期功能重建[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德杭;;踝关节韧带肌腱损伤的MRI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沙川华;吴佳;毛霜霜;;前臂肌腱力学特征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广州军区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李晋;警惕药源性肌腱疾病[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姜瑞;我国肌腱体外培养再植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通讯员  周炜 记者  张冬素;用细胞“养”一个肌腱替换损伤肌腱[N];浙江日报;2006年

4 冯卫东;美成功利用干细胞实现肌腱组织再生[N];科技日报;2007年

5 ;新加坡着手研制人造韧带和肌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璨;干细胞体外培养微环境对肌腱分化及修复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夏长所;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肌腱愈合和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沈炜亮;肌腱干细胞和间质细胞衍生因子复合蚕丝—胶原支架促进肌腱再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传好;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愈合早期中的表达变化及转基因治疗肌腱损伤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茵梓;肌腱干细胞定性及其与支架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周沫;异种活性脱细胞肌腱支架的初步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陈佳林;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fos基因促进肌腱分化和修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陈晓;胚胎干细胞与蚕丝—胶原支架促进肌腱再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傅文玉;HHK人工腱和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肌腱损伤[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永颂;肌腱骨吻合装置修复肌腱末端损伤的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周勇;硅胶条肌腱模型置入结合运动重建鞘管预防肌腱粘连的实验[D];南华大学;2016年

3 杨金娟;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肌腱损伤和肌肉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D];集美大学;2016年

4 郭斌;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5 罗健;分米波促进肌腱愈合预防肌腱粘连的生物力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解传飚;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张鹏;肌腱损伤局部置入链霉素复合缓释降解膜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白庆兵;两种非吸收性肌腱缝线及两种肌腱缝合方法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周胜涛;自制肌腱骨吻合装置修复肌腱末端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10 谭周勇;用可吸收线行核心交叉锁边法缝合肌腱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8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08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