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止血材料开发及其表面功能蛋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4:43

  本文选题:沸石 切入点:止血 出处:《浙江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是战争、车祸及其他意外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发短时间内止血的紧急救生止血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出血导致的死亡。然而大量商业化止血材料都难以满足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止血效果快、方便使用等要求。自2002年沸石止血产品Quikclot面世以来,已经在战场上救活了成百上千人,然而Quikclot存在严重的放热效应,降低其放热量会导致止血效果也降低,这大大限制了Quikclot止血材料的应用。因此研究开发止血效果好、副作用低的止血材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沸石止血材料有着十几年的应用历史,但是其机理仍然不明。近年来纳米材料-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当材料进入生物体系时其表面会被生物分子(蛋白质等)覆盖形成“蛋白质环’'(Protein Cronoa),然而“蛋白质环”中功能蛋白与材料生物学效应之间的联系仍然没有阐明,因此研究沸石表面功能蛋白与凝血活性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揭示沸石止血材料的凝血机理,还有利于阐明蛋白质环与材料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主要围绕紧急救生止血材料的开发、材料止血机理及其表面功能蛋白的活性研究等展开。 论文第二章主要围绕止血效果好、放热效应低的止血材料的开发展开。我们研究了离子交换、基团修饰等对浙江缙云天然沸石体外凝血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天然沸石在家兔致命性股动脉出血实验中的止血效果及伤口愈合情况、细胞毒性、全身毒性和放热效应等。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能够大大降低股动脉出血时间,提高动物存活率,降低负效应,并且有利于伤口愈合。同时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无全身毒性和过敏性等;因而天然沸石作为外用止血材料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天然矿物止血材料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药用历史,因而我们也考察了天然矿物(蒙脱土、膨润土、鹅管石、花蕊石等)的体外凝血时间和放热效应。与Quikclot相比,这些天然矿物都具有相近的体外凝血效果和较低的放热效应。结果表明天然矿物作为紧急救生止血材料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 论文第三章我们研究了Ca-沸石/血浆复合材料的止血效果及沸石表面功能蛋白。研究发现Ca-沸石进入血液时其表面会被血浆蛋白包裹形成一层具有超高促凝血活性和凝血酶活力的“蛋白质环”,而其他材料及其他离子交换沸石表面蛋白质环促凝血活性很低。免疫分析和生物质谱分析表明,Ca-沸石/蛋白质环中的功能蛋白为凝血酶,凝血酶的活力决定了材料的促凝血活性。当通过EDTA移除沸石中的钙离子,Ca-沸石/蛋白质环中的凝血酶逐渐被抗凝血酶抑制失去活性。稳定性分析表明,Ca-沸石/蛋白质环中的凝血酶能够在室温下稳定保存30个月。通过血友病小鼠(Factor Ⅷ缺乏)止血实验发现蛋白质环包裹的沸石可以有效地用于血友病出血的止血,Ca-沸石/血浆复合材料能够使小鼠在4.5min内止血,而商业化止血产品Quikclot在1h仍不能止血。本章中我们首次从蛋白质水平揭示了沸石止血材料的促凝机理以及蛋白质环中凝血酶与沸石促凝血活性之间的关系,并且发现无机材料(沸石)可以调控其表面蛋白的相互作用。 中药是我国瑰宝,中药的许多矿物药都具有止血效果,然而关于其机理与影响因素仍然不明。因此在本论文第四章我们研究了具有近千年药用历史的花蕊石的止血效果影响因素及止血机理。研究发现,花蕊石的产地与炮制方法对花蕊石止血效果有重要影响,花蕊石中的碳酸钙在炮制过程中生成的乙酸钙是其炮制后能够快速止血的主要原因;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炮制过程中乙酸钙生成的增加,碳酸钙表面吸附凝血酶的含量和活性也增加。该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花蕊石的止血机理,有利于中药的应用推广 论文第五章我们研究了二氧化硅表面基团对表面蛋白质环中原位产生凝血酶的吸附及其与抗凝血酶相互作用的调控。研究发现负电基团修饰(-OH,-SH,-COOH)的SBA-15可以促进凝血,正电基团(-NH2)修饰的SBA-15抑制凝血,并且基团修饰对材料表面蛋白质环形成及蛋白质环中凝血酶活性有重要影响;-OH和-SH基团修饰的SBA-15与BSA作用较弱,能够吸附较多的凝血酶,因此蛋白质环形成后具有较高的凝血酶活性。-COOH修饰的SBA-15与BSA作用力较强,材料表面与凝血酶作用力较弱,凝血酶被抗凝血酶结合,因此蛋白质环凝血酶活力低。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表面基团对蛋白质环中功能蛋白吸附及活性的影响。 论文第六章我们研究了二氧化钛晶相对表面蛋白质环形成及表面凝血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血浆蛋白吸附弱,表面蛋白质环中蛋白质少,而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与血浆蛋白作用力强,吸附大量血浆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锐钛矿表面吸附凝血酶活性保持不变,金红石表面吸附凝血酶的活性则大量丧失。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材料晶相对蛋白质环形成及表面吸附酶活性的影响,对于二氧化钛的生物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在论文第七章我们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止血材料研究及材料-蛋白质环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斌;;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6年09期

2 蔡惠兰;浙江开发天然沸石矿的前景[J];中国地质;1984年11期

3 陈方明,陆琦,曹李靖,于吉顺;天然沸石的加工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年01期

4 李继平;杨冬雪;;止血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凝血效果的研究[J];辽宁化工;2007年05期

5 丁望;李大同;周洪雷;;花蕊石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12期

6 高锦飚;李祥;陈健伟;;花蕊石炮制前后红外光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4期

7 杨美华;花蕊石炮制前后的矿物组分及微量元素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何立巍;李祥;高锦飚;杨海军;;中药花蕊石炮制前后宏微量元素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12期

9 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4期

10 赵晶;孟宪生;包永睿;郭小瑞;;花蕊石煅制后结构变化与元素溶出量差异研究[J];医药导报;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1611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11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