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在神经元细胞系中的毒理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纳米材料 切入点:氧化锌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氧化锌是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悠久历史的口腔材料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级氧化锌的应用越来越多,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接触暴露及后续相关的毒性效应也因此备受关注。有研究表明,纳米颗粒能够穿透大脑屏障或通过嗅-脑通路转运进入大脑,然而对于纳米材料暴露而诱发的大脑相关毒理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孕鼠暴露于纳米氧化锌材料后导致胎鼠大脑发育异常,且相关功能损伤。本研究中使用BV2细胞系和PC12细胞系,建立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研究模型,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锌或氯化锌干预,评估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进一步探讨不同浓度剂量下两种细胞毒理特性的差异;同时探索纳米氧化锌的离子释放效应在其毒理机制中的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探究纳米材料诱导大脑功能损伤的毒理机制提供可有力的帮助。第一章:纳米氧化锌颗粒对BV2细胞、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通过表征检测获取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相关材料信息,成功获取小胶质细胞系,并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样改变。实验证实,纳米氧化锌颗粒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展现不同的毒性,其中凋亡、自噬是主要毒理效应之一。另外,通过NAC干预证实氧化应激在纳米氧化锌颗粒诱导的毒理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第二章:锌离子在纳米氧化锌颗粒诱导的细胞生理效应中的作用纳米氧化锌在不同的浓度以及酸性环境下有不同强度的离子释放效应,酸性环境能导致纳米氧化锌的大量溶解。纳米氧化锌的离子释放效应在诱导细胞产生毒性的毒理机制中扮演了关键作用。第三章:低浓度纳米氧化锌颗粒对BV2细胞促增殖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研究低浓度纳米氧化锌颗粒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锌离子释放效应在其中扮演了关键作用。另外,纳米氧化锌颗粒促进ERK和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而这两个通路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第四章:毒性剂量纳米氧化锌颗粒对BV2细胞、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毒性剂量纳米氧化锌颗粒能够诱导细胞骨架系统的破坏、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损伤。综上,本研究对纳米氧化锌颗粒的毒理效应及相关机制进行了评估,进一步探讨了纳米氧化锌进入细胞后的生理机制,为未来纳米氧化锌的广泛应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Abstract]:Zinc oxid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oral materials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exposure of consumers and related researchers and the associated toxic effects are also of concern.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anoparticles can penetrate the brain barrier or transport through the olfactory brain pathway into the brain.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brain related toxicological damage induced by exposure to nanomaterials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In this study, BV2 cell line and PC12 cell line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microglia and neuron cells. The cytotoxicity was evalu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no-zinc oxide or zinc chloride. The difference of toxi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kinds of cell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ion release effect of nano-zinc oxide in its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is explored.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of brain function damage induced by nanomaterials. Chapter: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on BV2 cells of PC12 cells. Microglial cell lin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nd PC12 neuron-like changes were induc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ZnO particles exhibited different toxicity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nd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were one of the main toxicological effects. NAC intervention confirm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induced by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Chapter 2: the role of zinc ions in the cellular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duced by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Have different ionic release effects in acidic environment, Acidic environment can lead to a large amount of dissolution of nano-zinc oxide. The ion release effect of nano-zinc oxid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of inducing cytotoxicity. Chapter 3: low concentration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on BV2 fine. Study on the Proliferous effect of low concentration nanometer Zinc oxide particles can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by regulating Cell cycle. Zinc ion release plays a key role in this process. In additi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promote phosphorylation of ERK and Akt signaling pathways. In Chapter 4th: toxic dose of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can induce the destruction of cytoskeleton system in BV2 cells. In summary,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nano-zinc oxide particles after entering cells was further discussed. It provides reliable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 zinc oxide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旖旎;徐维平;于小丽;汪菲;杨金敏;;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性能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1年01期
2 黄林清;黄婧;张恩娟;曹健;余凤;;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紫外吸收特性考察[J];中国药业;2011年06期
3 金建烽;张文云;;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牙科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01期
4 关荣发;陈潇婷;芮昶;蒋家新;刘明启;刘光富;;纳米氧化锌对人正常肝细胞DNA及染色体的损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5 韩雁;崔国权;董淑英;孙阔;王洋;王帅;王双青;廖元海;;纳米氧化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04期
6 郭二伟;陈政;常柏年;;4种粒径的纳米氧化锌粉末显现指印效果的比较[J];刑事技术;2009年04期
7 李文兴;王惊华;;纳米氧化锌抗紫外线辐射所致豚鼠皮肤损伤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年05期
8 何临海;孟松;柳苗苗;周迪舜;李珊;罗梅;马兴铭;王雪梅;;纳米氧化锌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5期
9 胡占江;赵忠;王雪梅;;纳米氧化锌抗菌性能及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03期
10 梁宁;李冰;燕贞;王威;吴逸明;吴卫东;;纳米氧化锌对大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跃;;西部地区氧化锌纳米原料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产业发展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春光;罗青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印万忠;丁亚卓;;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现状和发展概况[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覃爱苗;陈海念;唐平;吴建平;;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6 覃爱苗;;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7 胡泽善;王立光;何滔;叶毅;张波;娄芳;唐德东;董浚修;陈国需;;纳米氧化锌抗磨减磨添加剂的研究[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骆天荣;;纳米氧化锌的生产与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袁方利;尹春雷;黄淑兰;李晋林;;纳米氧化锌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利勇;丁士文;张绍岩;;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军民邋高鹏飞;纳米氧化锌在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特约通讯员 张建设;稷山年产5万吨纳米氧化锌工程开工[N];运城日报;2010年
3 海峡;纳米氧化锌赋予纺织品新内涵[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伍思成;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瓷产业[N];中国建材报;2004年
5 ;活性纳米氧化锌亮相[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靖;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记者 陶璐璐;河北宁纺集团研制成功纳米氧化锌功能整理面料[N];中国纺织报;2011年
8 ;国产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魏程;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走进微观世界[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健;钛复合纳米氧化锌多孔抗菌涂层的制备及在经皮种植中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2 夏添;不同锌源调控断奶仔猪腹泻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嘉;纳米氧化锌在神经元细胞系中的毒理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4 魏利敏;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纳米氧化锌致BV-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王昕;模板法低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年
6 吴长乐;纳米氧化锌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之盛;纳米氧化锌的营养生理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辉虎;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严群;稀土氧化物及纳米氧化锌掺杂压敏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赵士超;H_2O_2溶液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璋;纳米氧化锌及其复合体的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毛志强;超临界(亚临界水)法连续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陈玉莹;纳米氧化锌对HEK293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利姣;锌渣氧粉低温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倩倩;有色冶炼行业低价值物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凤连;湿法回收电炉烟尘中锌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淑慧;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晏新程;纳米氧化锌和乐果对小鼠协同亚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吕佩佩;棉织物表面纳米氧化锌的可控生长与性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10 王贺艳;纳米氧化锌的合成、改性及气敏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3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3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