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制备明胶纳米微球基复合凝胶支架
本文选题:明胶 切入点:纳米微球 出处:《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以明胶为原料,使用两步去溶剂法分别合成了具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纳米微球,将它们混合后分别溶于水、明胶溶液和丝素蛋白溶液形成3种凝胶.使用3D打印技术对3种凝胶进行加工,成功制备了3种三维多孔的支架.明胶增强的支架与丝素蛋白增强的支架在冷冻干燥以后分别使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和乙醇进行交联.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的形态并研究支架的膨胀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仅靠纳米微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无法维持支架在水中的稳定结构,而使用明胶和丝素蛋白增强的支架则可以克服这种缺点.
[Abstract]:Using gelatin as raw material, two kinds of nano-microspheres with opposite charge were synthesized by two-step desolvent method, and they were mixed and dissolved in water, respectively. Gelatin solution and silk fibroin solution form three kinds of gels. Three kinds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caffold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Gelatin reinforced scaffolds and silk fibroin reinforced scaffolds were freeze-dried with 1-ethyl-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 hydroxy succinimide,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y of the scaffold was observed and the swelling properties of the scaffold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stable structure of the scaffold in water can not be maintain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nospheres, but the scaffold enhanced by gelatin and silk fibroin can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105,3127103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专项资助项目(11nm0506200)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晋伟;王佃亮;杜娟;曾虹燕;张艳梅;;纳米微球药物缓释技术[J];生物技术通讯;2012年05期
2 韩涛,李富荣,周汉新;阿霉素纳米微球靶向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年10期
3 王安训;李苏;丁学强;潘仕荣;;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特性[J];中国肿瘤临床;2006年01期
4 李晶;汪森明;;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年06期
5 张文君;刘芹;;新型多西紫杉醇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年08期
6 谢宇;尚晓娴;蒋丰兴;胡金刚;颜流水;;壳聚糖纳米微球对牛血清蛋白的包封和缓释效果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12期
7 宋存先,朱振峰,杨菁,孙洪范,冷希岗,武莉,唐丽娜,王彭延,Robert Levy;载药纳米微球在血管组织中的吸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余东升,黄洪章,李苏,王安训,潘朝斌,王建广,潘仕荣;转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纳米微球的制备[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1期
9 陈璋;张婵;郭羽;张晓艳;赵良启;;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阿霉素缓释纳米微球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献清;詹永华;穆士杰;刘志新;胡兴斌;安群星;黄晓峰;;新型左旋棉酚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山献松;张幼维;吴承训;;明胶纳米微球的丝肽负载和释放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2 宋岩;杨清彪;战乃乾;于苗;李耀先;;含卟啉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孙雨薇;倪忠斌;黄晓华;刘晓亚;陈明清;;铽(Ⅲ)-酰胺类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初探[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4 邬娟;张洪斌;张琦;;可德胶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胡勇;蒋锡群;;壳聚糖—二氧化硅空心纳米微球的制备[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郭睿;张乐洋;蒋锡群;;通过“绿色”方法制备高分子-金复合纳米微球[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陈孟婕;陈新;;负载紫杉醇丝蛋白纳米微球的研究制备[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丁丹;蒋锡群;;可生物降解的明胶-聚丙烯酸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王子妤;林梅;王琼;张东生;;三硫化二砷纳米微球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谭颖;徐昆;王丕新;;热诱导淀粉基纳米微球向微囊泡的转变[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廖勇斌;苏州纳米微球演绎“科技神奇”[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宗文雯邋实习生 凌昕瑶;纳米微球“小身材”蕴藏“大智慧”[N];苏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艳;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孟庆男;聚合物辅助合成具有壳层结构的纳米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朱陵君;小檗胺与紫杉醇纳米微球的构建及其体外协同抑瘤效应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刘杰;生物降解聚酯作为抗癌药物和基因载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林英;高分子纳米复合造影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鲁中;高分子纳米给药体系的构建及抗肿瘤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燕萍;TiO_2及其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丁丹;负载抗肿瘤药物的高分子纳米材料体内外抗肿瘤效果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琰;T2DM四种易感基因与临床表型分析及荧光编码微球标识检测方法建立[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陈瑞;高分子多功能纳米微球的构建与抗肿瘤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章卓;基于天然高分子衍生物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的负载和释放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 刘广峰;功能性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D];兰州大学;2009年
3 吴晶;电喷雾法一步制备含键合相纳米微球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刘朕哲;阳离子明胶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小红;锰、铁氧化物纳米微球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6 陈艳;抗菌性核壳结构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08年
7 龚金兰;肿瘤靶向性药物载体叶酸—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佳辉;“点击化学”制备含硅、钴纳米微球及其阻燃与协同阻燃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睿;新型聚芴类共轭聚合物及其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自组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卫福苗;pH响应型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9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5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