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组装自修复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层层组装 切入点:聚电解质 出处:《东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自修复材料因其具有自我修复的性能,可以极大的延长材料使用寿命的同时减轻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在一些重要工程和尖端技术领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层层组装技术可以通过适宜的组装驱动力实现复合薄膜材料结构、形貌的可控制备,最终赋予薄膜特殊的性质和新颖的功能。因此,层层组装自修复膜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利用层层组装技术的优势,选择多种聚电解质材料构筑不同的层层组装自修复膜材料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层层组装技术将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及聚丙烯酸(PAA)修饰到碳纤维纸表面,制备出了抗腐蚀性能良好的自修复涂层材料,该涂层材料能有效保护碳纤维免受腐蚀,受损后还能够利用周边的水快速修复损伤,提高碳纤维纸的使用寿命。实验考察了涂层的组装周期对碳纤维纸形貌、电阻、透气性、接触角等因素的影响,然后探究了组装了不同周期自修复聚电解质涂层的碳纤维纸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组装周期的涂层都对碳纤维纸具有保护作用,当组装周期为10时,涂层在不影响碳纤维纸性能的条件下对碳纤维纸具有最佳的保护作用。(2)结合微胶囊的负载功能和层层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自修复功能,基于层层组装技术,在基底上循环沉积bPEI、PAA和载药微胶囊,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抗菌涂层材料。该涂层材料不但具有卓越长效的抗菌性能,破损后还能迅速进行自我修复,还原回薄膜本初的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由于微胶囊可包覆不同种类的功能分子,因此该工作为制备不同功能的自修复涂层提供了新方案。(3)以壳聚糖(CS)和PAA作为构筑基元,先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出CS和PAA相结合的可能构型;然后以理论计算的结果为指导,基于层层组装技术,通过调控不同的实验条件制备出了多种层层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材料;接着考察了制备的聚电解质多层膜的自修复性能。研究发现:CS和PAA之间的相互作用,CS/PAA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溶胀性能,微观结构,浸润性以及自修复性能都受CS溶液pH的调控。当CS溶液的pH为3.0时,制备的聚电解质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4)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 CS,PAA和钴元素的自组装及构象行为;然后以理论结果为指导,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基于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等弱相互作用,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环境响应自修复聚合物膜材料;进一步通过光谱技术、扫描电镜技术表征钴元素对聚合物化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之后通过光学仪器记录聚合物膜的自修复行为及环境响应性能。结果显示氯化钴不仅能够促使CS和PAA的结合方式向更有利于实现其自修复的结合方式转变,还在复合膜湿度响应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关于光子晶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CS和PAA之间较大的折射率差,结合层层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自修复功能,首次制备了具有自修复能力的一维光子晶体。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控层层组装膜的组装参数,得到了不同光子禁带的彩色涂层,该涂层材料在酸性条件下(pH=2.5)具有较好修复能力,迅速修复机械损伤的同时还能修复受损部位的颜色,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在同一部位多次受损,此材料也能实现修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道明;;使用乙烯顺丁烯二酸肝聚电解质在制备浓缩因子Ⅶ过程中去除乙型肝炎病毒[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5年03期
2 刘延平;温一村;徐宏;郭旭虹;;聚丙烯酸接枝链长对聚苯乙烯-聚丙烯酸球形聚电解质刷吸附蛋白质的影响规律[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2期
3 杨小钢,邓兆群,李利华,陈云,梁慧;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复合物的释药性能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年04期
4 陆兵;;载药量对疏水性聚电解质胶体小球的膨胀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影响[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3期
5 ;藻酸双酯钠(PSS)[J];中国药学杂志;1988年02期
6 赵艳丽;葛建君;李艳丽;李凌冰;;紫杉醇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药物生物技术;2014年01期
7 周闺臣;鲁莹;张翮;俞媛;陈琰;张国庆;孙治国;黄景彬;于菲菲;邹豪;钟延强;;聚电解质逐层组装的微凝胶脉冲制剂的体内外释放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张停;李桂英;李睿鑫;陈厚;;温度敏感性壳聚糖基聚电解质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年06期
9 金秉述;藻酸双酯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附24例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07期
10 宋文利;范曲立;卢晓梅;李杰;田聪聪;张楚隽;仇璐;杨琰君;黄维;;一种十字型共轭寡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其细胞成像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连一苇;赵孔双;;强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的介电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凯敏;朱雁;李莉;郭旭虹;;光乳液聚合制备磁核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昝兴杰;苏朝晖;;聚电解质组装膜的功能化[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赵强;钱锦文;安全福;朱美华;;高分离性聚电解质络合物均质膜的制备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张然;石彤非;安立佳;;遥爪形聚电解质的物理凝胶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初方方;郭旭虹;李莉;许军;吴爽;;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乳液的流变性能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光明;张广照;;聚电解质的“层层”组装机理研究[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光明;张广照;;聚电解质多层膜的组装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生勤;赵江;韩志超;;疏水型聚电解质的单分子动态过程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廖琦;林勇;金熹高;;树枝状聚电解质的非高斯态:理论与模拟[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翔;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伟华;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应用及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曹仲林;聚电解质在无盐水溶液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曹雪腾;RAFT水相聚合制备高分子颗粒及其应用[D];上海大学;2016年
5 姜超;化工过程强化条件下分子自组装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王维娜;多巴胺改性聚电解质的合成、交联及其层层自组装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曦;离子与聚电解质间的相互作用:从带电颗粒到核酸[D];武汉大学;2017年
8 胡冬枚;基于电场的聚电解质与纳米颗粒组装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朱彦熹;层层组装自修复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吴强;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复合溶液流变行为与动力学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方方;球形聚电解质刷间相互作用和微观结构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倪冉;聚电解质—胶体溶液的分子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3 段超;环形聚电解质在稀溶液中性质的分子模拟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李叶;TiO_2/聚电解质杂化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传起;含磷光铱配合物的水溶性共轭聚电解质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吴yN;基于共轭聚电解质的传感器阵列用于金属离子检测[D];清华大学;2015年
7 张静;聚电解质生物分子单层电化学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于振川;压缩二氧化碳协助球形聚电解质刷对染料选择性吸附分离回收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洋;基于纤维素衍生物的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构建及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亚博;弱聚电解质水凝胶载药体的溶胀及其释药行为的有限元模拟[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8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8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