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Δμ-ρ_e的医学DECT电子密度图像的重建和数值校准
本文选题:双能CT 切入点:电子密度图像 出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进行双能CT电子密度图像的重建和数值校准,以获得精确的电子密度图像。方法首先基于医学双能CT(DECT)基物质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计算得到理论上的电子密度图像,以及高、低两种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关于X射线线性衰减系数的单能图像;然后将两种不同能量水平下的X射线线性衰减系数之组合与电子密度理论值进行线性拟合(Δμ-ρ_e)并计算拟合优度;最后由最佳拟合优度实现医学DECT电子密度图像的重建和校准。结果仿真实验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电子密度重建图像像素值更加准确,图像质量更高;实际数据实验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本文实现了一种实用、准确的医学DECT电子密度图像重建和数值校准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obtain accurate electron density images by reconstruction and numerical calibration of dual energy CT electron density images.Method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composing medical dual-energy CTECT-based materials into images, the theoretical electron density images and single-energy images of X-ray linear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at high and low energy levels were obtained.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wo X-ray linear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energy levels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electron density are fitted linearly (螖 渭-蟻 E) and the goodness of fit is calculated. Finally,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medical DECT electron density images are realized by the best fitting preference.Results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in pixel value and higher in image quality,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Conclu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reconstruction and numerical calibration of medical DECT electron density imag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助项目(ZR2014FM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资助项目(81671703)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5GS118026)
【分类号】:R814.42;TP39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丽新;孙丰荣;仲海;周镇镇;秦娇娇;;双能CT成像的数值仿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5年05期
2 张唯唯;张华;;双能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2年09期
3 林晓珠;沈云;陈克敏;;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年08期
4 郑鹏;郝佳;邢宇翔;;双能CT成像基材料分解法的理论误差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2期
5 李保磊;张耀军;;基于投影匹配的X射线双能计算机层析成像投影分解算法[J];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娇娇;孙丰荣;刘芳蕾;金培培;于海涛;仲海;姚桂华;;基于Δμ-ρ_e的医学DECT电子密度图像的重建和数值校准[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4期
2 袁元;黄子星;宋彬;;双能量CT在胰腺成像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年06期
3 温家祥;王新文;杨婷;何洁;;能谱CT不同千电子伏特对男性肺气肿患者定量测定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年06期
4 秦剑锋;王倪;杨晓生;;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和常规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对比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7年06期
5 于建秀;宋修恩;王锡明;;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5期
6 赵莹;刘爱连;李烨;陈安良;王逸敏;孙美玉;刘义军;徐明哲;Sahrish Qamar;;单源双能CT成像碘(水)浓度值评估脂肪肝和肝岛血供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7年05期
7 黄瑞岁;丁可;尹华;韦学;赵沁萍;何飞;;门脉期能谱CT技术对提高肝硬化门静脉成像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年05期
8 郭维亚;刘义军;刘爱连;;探究单源双能CT螺距对标准水模能谱成像数据的影响[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年03期
9 王丽;陈竹;;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肝脏;2017年03期
10 王雅雯;王若冰;吴宁;;改善胸部CT增强效果和成像质量的能谱CT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鹏;郝佳;邢宇翔;;双能CT成像基材料分解法的理论误差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2期
2 吕培杰;;CT能谱成像在小肝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年03期
3 李保磊;张耀军;;基于投影匹配的X射线双能计算机层析成像投影分解算法[J];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林晓珠;李卫侠;朱延波;董海鹏;吕培杰;缪飞;李剑颖;沈云;陈克敏;;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5 李保磊;杨民;傅健;李俊江;;两种CT成像环状伪影校正方法[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6 陈欣;孙怡;朱佩平;;光栅成像的锥束相位CT重建算法[J];光学学报;2008年06期
7 方正;孙小敏;骆清铭;;一种简便的计算层析系统X射线硬化校正方法[J];光学学报;2007年02期
8 王琪,陈志强,邬小平,王学武,张丽,康克军;X射线安全检查技术综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4年01期
9 姜玉生;误差传递公式在系统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丹东纺专学报;2001年01期
10 孙栋;误差传递公式及其应用[J];邵阳高专学报;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1691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9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