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辐照下组织光热响应的实时监测研究
本文选题:医用光学 + 光热响应 ; 参考:《中国激光》2015年01期
【摘要】:激光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缺少有效反馈指导,导致治疗效果高度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激光辐照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系统整合以实现组织光热作用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利用OCT的M模式成像,采集激光照射过程中皮肤样品同一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干涉光谱信号,测量信号深度分辨复反射率,通过其幅度和相位变化分析来探测热效应诱导组织变形过程中光散射中心位置和轴向位移的变化,并基于OCT散射模型获取组织在激光辐照过程中光衰减系数变化信息,从而实时监测热损伤边界和损伤程度的演变。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激光功率辐射下,随着激光作用时间的增长,组织出现热凝固坏死,热损伤边界单调下移,伴随损伤加重组织光衰减系数非线性增加。通过与光学显微、组织染色切片检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应用于精确监测和指导光热治疗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lack of effective feedback guidance in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ser therapy leads to highly unstable therapeutic effec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system of laser irradiation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issue photothermal interaction. By using M-mode imaging of OCT, the interference spectral signals of skin samples varying with time in the same position during laser irradi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epth resolved complex reflectivity of the signals was measured. The variation of the center position and axial displacement of light scatter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effect induced tissue deformation is detected by analyzing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change of the light scattering center. Based on the OCT scattering model, the change information of the optic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tissue during laser irradiation is obtained. Thus the thermal damage boundary and damage degree are monitored in real 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a certain laser power radi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laser time, the tissue appears thermal coagulation necrosis, the thermal damage boundary monotonously moves down, and the optic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tissue increases nonlin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amag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is technique to accurate monitoring and guiding photothermal therapy is further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issue staining section detection.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8083,81371695)
【分类号】:TN249;R4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凯;丁志华;王玲;;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术的组织光学性质测量[J];光子学报;2008年03期
2 章小曼;李晖;吴淑莲;;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光老化皮肤嫩肤实验观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10期
3 徐小晖;吴淑莲;李晖;;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鼠皮肤II度烫伤及其修复过程监控[J];激光生物学报;2011年06期
4 魏华江,邢达,巫国勇,谷怀民,金鹰;808nm近红外激光辐照三种不同的离体人组织的光传输特性[J];中国激光;2004年03期
5 席鹏;刘宇嘉;姚志荣;任秋实;;用于皮肤影像诊断的光学成像方法[J];中国激光;2011年02期
6 王玲;朱海龙;涂沛;吴开华;;基于LabVIEW的高速三维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J];中国激光;2014年07期
7 颜扬治;丁志华;王玲;沈毅;;联合谱域与深度域光谱相位显微方法[J];物理学报;2013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昌,宫彦军,宋东草,王仲训;平稳状态下匹配介质三层漫射方程的空间分辨漫反射[J];光学学报;2005年03期
2 王喜昌,宋东草,宫彦军,吴振森;不匹配介质三层漫射方程的时间分辨漫反射[J];光学学报;2005年09期
3 方宝英;王成;陈家璧;;癌变组织显微光谱测量分析[J];光子学报;2009年07期
4 张凤生;王海峰;张阳;;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蒙特卡罗模拟[J];光子学报;2009年07期
5 高应俊;金重星;林林;林惠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强散射介质光学特性测量[J];光子学报;2011年01期
6 高国明;李雪;覃宗定;魏坤莲;黄汉明;刘军贤;姚辉璐;;消除拉曼光谱荧光背景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7 陈朝良;高万荣;卞海溢;;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术系统中高准确度高灵敏度补偿色散法[J];光子学报;2014年02期
8 魏华江;邢达;何博华;谷怀民;巫国勇;;人结肠及结肠腺癌组织的光学穿透深度和光衰减特性[J];中国激光;2005年12期
9 李鹏;黄润;高万荣;;光学相干层析术在人体皮肤成像方面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9年10期
10 王锐;刘迎;;双点源Delta-P_1近似模型的理论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鹏;光学相干层析术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乔;光谱OCT内窥镜成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川;正交色散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方法和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树森,龚伟,李晖;光子嫩肤术的作用机制[J];光电子·激光;2004年10期
2 吴剑波,郑家润;皮肤镜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5期
3 龚玮;黄义梅;谢树森;;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skin tissue response during laser irradiation in photorejuvenation[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9年06期
4 丁海峰;黄梅珍;童雅星;李振庆;谢树森;龚玮;;激光辐照下皮肤组织光热响应有限元分析[J];光学学报;2008年10期
5 毛宗珍;韩珍珍;朱(艹丹);;噻酮提高在体大鼠皮肤光透明效果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6 刘雅轩,苏秀琴,王萍;一种基于局部投影熵的图像匹配新算法[J];光子学报;2004年01期
7 张琳,张连顺,许棠,张春平,田建国;生物组织光学参数的离体和在体无损测量[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8 黄丽娜,俞晓峰,丁志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中双通快速扫描光学延迟线的数值分析[J];光子学报;2005年11期
9 吴淑莲;章小曼;李晖;;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皮肤组织非消融性光热损伤过程[J];激光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10 魏华江,李晓原,巫国勇,刘小星,魏冬季,谭润初;Kubelka-Munk模型下人血管对He-Ne激光的散射与吸收特性[J];中国激光;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华绪;李颖;郑志忠;任秋实;;新型皮肤影像学技术——皮肤CT及其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升,王建国,王玉恒,刘峰;激光辐照热力耦合问题的相似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9期
2 张世文,刘仓理,赵剑衡;大气压力对激光辐照双层板接触传热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2期
3 梁业广;王德安;林浩山;;激光辐照介质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丁升;王建国;束庆邦;王玉恒;;激光辐照下转动柱壳平均温度与破坏时间的工程估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12期
5 代福;熊胜明;张云洞;;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元件温升的有限元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4期
6 王玉恒;刘峰;;强激光辐照充压圆柱壳体热力效应的相似性数值模拟(Ⅰ)[J];激光杂志;2008年05期
7 陈亚娟;廖明成;;激光辐照薄板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南;罗华平;杨高潮;宋正方;;金属球壳在激光辐照下热效应的数值计算[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3期
9 张家雷;谭福利;仝延锦;;激光辐照下充压柱壳的破坏能量阈值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5期
10 吴平;李雅娣;王立虎;;自旋对受强激光辐照壳体的防护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鹏;刘文广;华卫红;;激光辐照硅镜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龙连春;朱凯;沈敏敬;;激光辐照加涂层壳体结构稳定性分析[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3 沈敏敬;田建东;龙连春;;激光辐照圆柱壳体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武俊;孙俊;徐胜利;;聚焦激光辐照水喷射现象的初步实验观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赵斌;龙连春;;局部激光辐照下轴压圆柱壳的稳定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欣涛;刘海宏;龙连春;;铝合金圆柱壳激光辐照温度场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海宏;龙连春;;轴压薄壁圆柱壳激光辐照局部的失效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尹益辉;;短脉冲激光辐照下光学膜层迎光剥落的一个理论模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王玉恒;刘峰;王立君;韩峰;刘钰;丁升;;激光辐照金属壳体热力学效应模拟[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发良;;脆性薄靶在强激光辐照下的热应力失效[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剑;毫秒级脉冲激光辐照脆性材料的热—力学效应[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江天;单元光电探测器在连续激光辐照下的响应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洁;氧化锌单晶及激光辐照氧化锌单晶的光谱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焦路光;连续波激光对液体贮箱的辐照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亚玲;激光辐照聚合物材料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2 焦雯;强激光辐照板的热弹性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国锐;激光辐照实现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纳米晶化的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贺敏波;强激光辐照下镀膜镜面的热变形[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吉松;强激光辐照多层薄板的热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张磊;组合激光辐照半导体硅的耦合规律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刘小嵩;激光辐照窗口材料热力耦合效应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8 曲璐;强激光辐照硅材料等离子体机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赵凤艳;连续激光辐照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热效应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岳;强激光辐照下材料热弹性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81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