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本文选题:后踝骨折 + 内固定 ; 参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年12期
【摘要】:[目的]研究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征,寻找最佳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具踝关节人工骨制作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后踝空心钉+内踝空心钉(A组10具)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钉(B组10具)固定,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方式的优劣性。[结果]应力强度、刚度、抗扭转力学性能、接触力学等一系列生物力学性能显示:B组与A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而B组强刚度和应力水平均接近于正常组。[结论]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采用后踝重建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比后踝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更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for Haraguchi type II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find the best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and provide bas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 Haraguchi II posterior ankle fracture model was made by 20 ankle joint artificial bones. The posterior malleolus nnail + inner malleolus hollow nail (group A 10) and posterior malleolus weight were used respectively. Steel plate fixation + internal malleolus hollow nail (group B 10) fixed,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in each group. [results] a series of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tress intensity, stiffness, torsion resistance and contact mechanic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A group (P0.05), B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strong stiffness of B group. And the stress level is close to the normal group. [conclusion]Haraguchi II posterior ankle fracture plate with posterior ankle reconstruction plate has superior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s better than posterior malleolus hollow nail fixation. It is an ideal operative method and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泰山医学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编号:14411972600)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课题(编号:2013-319)
【分类号】:R318.01;R6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可;王诗波;骆宇春;明玉祥;樊嵘;;后踝骨折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4年03期
2 张士波;张仲明;张露;;单纯后踝骨折的新术式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6期
3 涂淑强;帅永明;袁秋文;刘竹晖;秦超;;可吸收钉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8年12期
4 袁翔;肖祥;陈当;;三踝骨折漏诊后踝骨折二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9年04期
5 王怀波;柏文昆;鲁木;;外踝骨折伴后踝骨折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7期
6 柴斌;郭晓东;王玉龙;姬彦辉;;踝关节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03期
7 王洪;贾斌;;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年03期
8 黄林科;杨志;;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附29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姚凌;罗从风;张巍;;后踝骨折诊断与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崔光友;曹银吉;;后踝骨折诊治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旭;马昕;顾湘杰;黄加张;姜建元;;后踝骨折:固定与否?[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庆明;沈惠良;;经皮空心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体会[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临炜;;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与治疗[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临炜;;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与治疗[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建华;黄建明;吴良浩;叶秀章;周成欢;禹宝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8例)[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毅;梁晓军;王琳;潘文杰;刘诚;;防滑钢板在外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方国华;张居适;李志龙;;后踝骨折微创内固定技术的应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李泽湘;禹宝庆;;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天舒邋通讯员 高健;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漏诊过半[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诗涓;后踝、后Pilon骨折CT影像形态学特点比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郭智萍;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震宇;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龙;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岳;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对大块后踝骨折术后近远期功能恢复比较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周伟;两种方式处理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赵一枫;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刘斌礼;后外侧切口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7 罗义岩;踝部Ⅱ型与Ⅲ型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陆长春;后踝骨折前后入路内固定疗效比较[D];苏州大学;2013年
9 黄林科;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顾雪平;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比较[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60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86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