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单臂外固定架近端不同固定方式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8 20:33

  本文选题:单臂外固定架 + 近端不同固定方式 ;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10期


【摘要】: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近端不同固定方式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应用生物力学应变测试技术与电测实验方法测试单臂外固定架近端不同固定方式固定PVC材料粗隆间骨折模型,其近端固定方式分别为内聚式、交叉式、平行式,分别测定不同固定方式的压应力及位移。结果:我们对固定模型施加0~400 N纵向载荷。随着压力不断增加,股骨两端的位移量最大值分别为2.49 mm、5.97 mm、4.37 mm;施压同时,得出3种模型不同测点处应力感应值,内聚式应变最大值出现在测点7(5号固定针内下侧),为-2 580.67±78.01;内聚式应变最大值出现在测点6(4号固定针内下侧),为-5 436±177.76;平行式应变最大值出现在测点2(骨折断端已近内侧),为-4 973.33±375.16,三者相比,内聚式应变值差异较小,应力分布较均匀。结果显示近端内聚式单臂外固定架较其他两种更能恢复并保持股骨近端抗弯小梁承载的基本功能,有效拮抗剪应力对于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结论:近端内聚式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其生物力学性能是优化的,且更加安全可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with single arm external fixator. Methods: th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odel of PVC material was fixed by biomechanical strain test and electrical test. The proximal fixation methods were cohesive, cross and parallel. The compressiv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of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we applied 0 400 N longitudinal load to the fixed model.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ressur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at both ends of femur was 2.49 mm / 5.97 mm / 4.37 mm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ess induction values at different measuring points of three models were obtained. The maximum value of cohesive strain appeared at point 7 (2 580.67 卤78.01), the maximum value of cohesive strain appeared at point 6 (-5 436 卤177.76),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parallel strain appeared at point 2 (fracture end was close to fracture end). The medial trochleus, -4 973.33 卤375.16,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hesive strain value is small,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ximal cohesive single arm external fixator could recover and maintain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proximal femur bending trabeculae and effectively antagonize the adverse effect of shear stress on fracture healing. Conclusion: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derly model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reated with proximal cohesive single arm external fixator are optimized and more safe and reliable.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理工大学;
【基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11051、13106)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110201、20120217) 天津市中医重点专科项目
【分类号】:R687.3;R318.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谷福顺;杨日松;王爱国;郑昆仑;郑万鹏;王绍海;信金党;;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J];天津中医药;2008年03期

2 谷福顺;王爱国;郑昆仑;信金党;王绍海;郭锐;冯其金;;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年06期

3 彭耀庆,张朝跃,李小如,杨辉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计量诊断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年01期

4 郑昆仑;王爱国;谷福顺;信金党;王绍海;郭锐;冯其金;;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1年07期

5 信金党;谷福顺;郑昆仑;王爱国;冯其金;郭锐;李瑞峰;;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的抗压力学性能[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年04期

6 谷福顺;郑昆仑;王爱国;金鸿宾;信金党;冯其金;郭锐;李瑞峰;;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应力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海;谢贵四;田涛;汪青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严重度与髓核突出方式关系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如国;马先华;付晓旭;刘琛;任澍;王晋;孙智力;姜宁;;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12期

3 庞素敏;郭大江;;推拿与活血化瘀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观察[J];河北中医;2009年08期

4 朱华;;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5 赵继荣;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影像学评价[J];颈腰痛杂志;2003年02期

6 胡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选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4期

7 袁秀峰;苏彦凤;;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06期

8 王章磊;洪建明;;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2期

9 徐湘萍,尹素青,岳春华,王文军,胡文凯;后路脊柱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配合及护理6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10 李长海;汪青春;周兵;谭永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与髓核突出大小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明;可控性微动的时间效应影响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中医疗法对气滞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在生存质量方面的疗效探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贵耀;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思元;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经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肖裕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进展及综合治疗本病疗效观察(附173例报告)[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王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分类分级诊断研究(附164例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吴长明;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7 郑可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李长海;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严重度和C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林;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胡杨;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春,陈允震,杨子来,张剑峰;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1期

2 刘利民;沈惠良;高志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外固定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10期

3 霍华春;祝文刚;王炳军;吴涛;张永庆;吴景华;许兵;吴波;翟照;;微创理念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5期

4 彭海波,傅祖国,丁寿勇;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J];湖南医学;1995年04期

5 朱智奇;侯明;谢小青;王德桂;李朋;;DHS、解剖型钢板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年07期

6 成海平;柳松杨;王兴伟;俞梦孙;;人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年02期

7 刘红光;司徒坚;欧文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年09期

8 谷福顺;杨日松;王爱国;郑昆仑;郑万鹏;王绍海;信金党;;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J];天津中医药;2008年03期

9 金鸿宾,尚天裕;骨折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骨伤;2002年01期

10 金鸿宾;筋骨并重的微创理念[J];中国骨伤;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铭雄;孟和;;穿针外固定疗法的并发症与对策[J];中医正骨;2006年01期

2 刘思海;程智涛;张丽;刘文剑;黄志勇;杨立文;;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3 罗阳;府伟灵;王旭全;李志军;简月奎;张雪;齐永志;;有限元分析全环与半环型外固定架的力学稳定性差异[J];重庆医学;2008年07期

4 董建国;;外固定架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吴继明;杨俊生;李颖;牛军涛;王飞;蒋继亮;;四种外固定支架的力学性能对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11期

6 王敬涛;;外固定架和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297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1期

7 李宗泽;;外固定架在90例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15期

8 赵德田;外固定及其应用[J];北京医学;1991年04期

9 李来昌,周其佳,孙月柏,邓莲芳,郭雄虎,朱宝明,陈必奎,刘亮,纪标;外固定支架与腓肠肌瓣临床联合应用(附1例报告)[J];江苏医药;1994年01期

10 庄庆仁,陈觉锬,张泰生;坐标式外固定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李有宏;张亚江;陈伟;张永禄;;单臂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侯燕明;宁苏江;;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郑强;潘志军;李杭;李建兵;冯刚;;杂合外固定架联合截骨转运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建;李冬梅;赵亮;陈鹏;;骨外固定架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声忠;栾波;;自拟活血方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术后伤肢肿胀的临床探析[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郑强;吴浩波;李杭;潘志军;;单臂外固定架骨内移位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方正;;创伤急救中骨盆外固定100例应用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涛;张_";赵虬;冯世庆;贾宏伟;许可;郑永发;;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外固定架一期治疗重度开放损伤软组织缺损[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9 孟国林;刘建;袁志;赵亮;李明全;王树森;毕龙;;外固定架在足下垂治疗中的应用[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徐永清;朱跃良;李军;丁晶;汤逊;陆声;林月秋;郭远发;徐小山;阮默;马涛;李春晓;师继红;汪新民;;190例小腿严重损伤的修复重建[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伯锋;自主研制多功能外固定器的临床扩展应用及相应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王占朝;外固定架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仪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罗阳;3-D骨应力监测传感系统的构建及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郑轶;应对野战一线及重大灾险的便携、智能化骨折外固定系统的研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才华;论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四肢近干骺端损伤中的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章相锋;外固定架及传统松解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治疗临床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杨树忠;外固定架和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郝文娟;外固定架及钢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应力影响及外固定架的优化使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程建;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系统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高凤奇;环形外固定架环与针直径不同匹配下的动物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7 苏进益;手法复位加改良外固定支具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高希林;应用ORTHOFIX外固定架关于畸形短缩股骨骨不连的疗效[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阚玉华;Ilizarov技术在肱骨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10 冯立东;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62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862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