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离子注入钛的抗菌、成骨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生物膜 + 内植物感染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细菌在内植物材料表面发生粘附、繁殖,形成生物膜,引起内植物感染是临床上导致内植物固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内植物缺乏骨整合性能是另一个引起失败的原因。而目前常用的内植物材料——钛缺乏抗菌能力和骨整合性能。本研究通过等离子体浸没、银离子注入(silver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Ag-PIII)技术对钛进行表面改性,在钛表面植入纳米银;重点探讨改性后的钛的抗生物膜性能及骨整合性能。通过Ag-PIII技术,我们对钛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钛的表面形态;通过X射线光电子谱检测钛表面的元素价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法检测改性后钛在电解质液体中银的释放。观察细菌在材料表面的生长状况,通过活菌涂板计数法、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检测改性后钛的抑制生物膜的能力。采用与内植物相关的骨髓炎动物模型,在体内验证材料的抗菌作用。使用人骨髓干细胞,通过体外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形态检测改性后钛的细胞相容性;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来验证材料的促成骨能力;并通过检测了细胞的Rho A蛋白的水平来验证可能的细胞通路。采用动物模型体内验证材料的骨整合作用。结果表明,通过Ag-PIII技术,可以在钛表面定植纳米银;定植纳米银的量与Ag-PIII时间成正比;并且在电解质液体中释放极微量的银离子。定植的纳米银抑制了细菌在钛表面形成生物膜,降低了内植物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提高了骨髓干细胞的早期粘附能力,增加了ALP活力、细胞外基质矿化水平、上调了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了GTP-Rho A蛋白的表达;改善了钛的骨整合能力。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通过Ag-PIII技术,我们可以在钛表面可控的定植纳米银,赋予钛抗生物膜和骨整合能力。
[Abstract]:Adhesion, reproduc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plant materials ar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endophyte fixation. The lack of bone integration in implants is another cause of failure. Titanium, a commonly used implant material, lack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bone integ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itanium was carried out by plasma immersion and silver ion implantation with silver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sAg-PIII. The anti-biofilm and bone integration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titanium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was modified by Ag-PIII technology.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itanium was observ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valence state of titanium surface was detec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he silver release in electrolyte liquid was detec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AES). The growth of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was observed. The ability of the modified titanium to inhibit biofilm was tested by means of counting method of live bacteria coat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so on. An animal model of osteomyelitis related to implants was used to verify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he material in vivo. Using human bone marrow stem cells, the cell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modified titanium were detected in vitro, and the ac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the mineralizing ability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were detected. Osteoblast-associated gene expression was used to verify the ability of the material to promote bone, and the level of Rho A protein was detected to verify the possible cellular pathway. Animal model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osteointegration of the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crystalline silver can be grown on titanium surface by Ag-PIII technique, the amount of silver can b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time of Ag-PIII, and very small amount of silver ions can be released in electrolyte liquid. The bacterial biofilm formation on titanium surface was inhibited and the incidence of endophytic infection was decreased. Moreover, there was no obvious cytotoxic effect, which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to adhere earl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ALP, mineral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osteoblast related genes,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GTP-Rho A protein. The bone integration ability of titanium was improved. From this we conclude that through Ag-PIII technology we can implant nano-silver on titanium surface and endow titanium with anti-biofilm and bone integration 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R6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菲;徐维平;杨金敏;王艳萍;张莉;;纳米银的制备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2期
2 张姗姗;薛玉英;唐萌;张婷;刘晓闰;张鹏;张智勇;;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冬梅;莫遗盛;江晓筠;;纳米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05期
4 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纳米银制备方法概述[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年06期
5 吴晓玲;郑丽莉;温秀芳;周晓兰;;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07年04期
6 向冬喜;陈娜娜;裘红梅;于增国;景立新;陈英杰;郑丛龙;;纳米银毒理学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7 刘鹏鹏;关荣发;刘明启;黄光荣;戴贤君;;食品用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8 常淼;彭秀丽;张庆峰;;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大鼠阴道给药后体内银元素的代谢与分布[J];东南国防医药;2011年02期
9 王芳;毛熙光;;纳米银材料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6期
10 马守栋;李明春;叶勇;曹恩惠;赵丽艳;;纳米银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药学杂志;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阴永光;刘景富;江桂斌;;腐殖酸存在下银离子的光还原——纳米银的天然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钟海英;;纳米银医用辅料的研究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利耕;欧阳五庆;李树珍;何欣;;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复乳的体外抑菌活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凤菊;吴霞;;纳米银-多氯联苯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陈国杰;宫永纯;陈延明;沈国良;毛萍丽;袁晓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王玉柱;吴希俊;黄家倍;崔平;;纳米银的内耗和模量研究[A];全国第六届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莫黎昕;李路海;李亚玲;郝雅玲;乔淑楠;;纳米银胶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巢静波;于素娟;冯迎娣;谭志强;刘睿;阴永光;刘景富;;抗菌产品及环境水样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形态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黄科;周婧容;郑成斌;侯贤灯;;基于碲化镉量子点阳离子交换放大效应的银及纳米银间接形态分析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改梅;陈强;许文才;杨福军;邱立强;袁玮;;纳米银改性保鲜膜的抗菌及保鲜性能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秀兰;美环保局加强对纳米银应用监管[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王秀兰;美社会团体要求对纳米银进行管制[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名讯;纳米银抗菌家具鉴定会在珠海召开[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期嘉宾 英国诺丁汉大学无机化学博士 杨继新 北京秦为信诺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殷强;杀菌抗毒的“卫士”[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杨林;纳米银给创口消毒带来新的感受[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记者 束洪福;10吨纳米银微粉生产线建成[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姜澎;东华大学完成纳米银服装研制[N];文汇报;2010年
8 李琴华;纳米银令细菌无处藏身[N];人民日报;2002年
9 ;纳米银抗菌新型涂料问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丛林;嘉丽士漆品种营销双出新[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阳;载有纳米银的新型复合补片的研制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唐宝玲;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世龙;纳米银导电网络的构筑及其对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芦冬涛;荧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4年
5 赵昔慧;海藻酸盐原位制备纳米银/海藻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王智慧;疏水疏油纳米银修饰不锈钢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段建平;纳米银及其尼龙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8 缪宏超;仙人掌/纳米银对真丝(绸)的功能化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杨富春;纳米银涂层的胆道塑料支架研制及其抗菌效果和延长支架通畅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秦晖;银离子注入钛的抗菌、成骨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林;纳米银涂膜液制备及其在海参低温干制品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2 余文娟;纳米银的细胞毒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耿健;创伤创面外用阿杰姆~(?)纳米银敷料后纳米银在体内的分布及毒理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志杰;纳米银及纳米银凝胶的毒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婷;纳米银的释放及混凝剂去除的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6 辛琦;纳米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熊伟;中药材中重金属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熊文;利用细菌介导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映;钩状木霉生物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杨宇;纸基纳米银喷墨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14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91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