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西藏猪模型对新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安全性的评估

发布时间:2018-05-23 11:12

  本文选题: + 人工 ; 参考:《重庆医学》2014年09期


【摘要】:目的评估新型生物人工肝大动物实验的安全性。方法将6只西藏猪采用混合与单纯两种生物治疗模式,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生命体征、静脉压、跨膜压、入浆壶压的变化,并在实验开始时及实验4、8h抽取静脉端血做内毒素及血培养检测。结果生物人工肝机器的静脉压、跨膜压、入浆壶压值在实验5h较实验开始时明显增高(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与实验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h心率与实验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开始时及实验4、8h抽血所测得的内毒素结果均小于0.5EU/mL,血培养结果显示培养15d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新一代生物人工肝大动物实验安全,可以进一步评价猪的肝衰竭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new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in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six Tibetan pigs were treated with mixed and simple biotherapy models.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venous pressur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and pot pressure per hour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4 hours after the experiment, venous blood was drawn for endotoxin and blood culture. Results the venous pressur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and pot pressure of the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machin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t 5 h,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time points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all time poi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piratory frequency (P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endotoxin tak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at the 8th hour of the experiment were all less than 0.5 EU. mL. the results of blood culture showed that the endotoxin was less than 0.5 EU. mL. No bacteria growth was observed at 15 days. Conclusi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is safe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of liver failure in pigs.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A141,2012AA020505) 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2011B090300015)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7B09040009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032100005)
【分类号】:R3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念海,王英杰,刘俊,李佳佳,刘国栋,王宇明;物理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24例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04年04期

2 霍小林;吴昌哲;曹越;李明;;人工肝生物反应器优化设计的仿真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Advances in cell sources of hepatocytes for bioartificial liver[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2年06期

2 姚文芳;崔忻;田磊;高宇红;洪权;薛毅珑;;携带SV40T/HSV-tk基因永生化正常成人肝细胞的构建[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李庭红;张静;陆伟;张政朴;;新型壳聚糖对血浆胆红素和细胞因子吸附性能的体外筛选初步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03期

4 曲娟;李庭红;张静;陆伟;张政朴;;多种吸附剂对血浆胆红素和细胞因子吸附性能比较:新型生物材料的体外筛选实验[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1期

5 杨剑明;;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1期

6 饶小惠;简国登;张志;汪艳;潘明新;高毅;;中国人肝细胞系1运用于生物人工肝的生物代谢功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18期

7 Eun-Jeong Choi;Gun-Hee Kim;;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Artemisia princeps var.orientalis extract in HepG2 and Hep3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3年05期

8 何培元;高淑梅;侯志平;马立新;李炳庆;;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郝绍瑞;人工肝治疗慢加急(亚急)性乙肝肝衰竭的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立夫;基于可逆性永生化人肝细胞的生物人工肝系统的评估和人工肝体外循环装置的研发[D];浙江大学;2012年

3 胡玮;胶原/丝素纳米纤维材料肝细胞培养与多功能生物人工肝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可煜;喹烯酮体外细胞毒性机制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潘小平;永生化人肝星状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肝细胞功能与肝祖细胞分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6 王娜;肝再生增强因子免疫抑制作用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及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庭红;新型壳聚糖血浆灌流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赵逸超;肝细胞的无血清培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英杰,李梦东,王宇明;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其功能评价[J];重庆医学;1998年02期

2 陈耀凯;中间型人工肝研究新进展[J];重庆医学;2002年10期

3 王英杰,王宇明,何念海,刘俊,牛润章,李梦东;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年01期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指征、标准及技术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年04期

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06期

6 何金秋,陈川英,邓见廷,祁红霞,张小青,陈绛青;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2期

7 陈耀凯;物理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近况[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华,张跃新,肖琳,鲁晓擘;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8期

2 薛毅珑,赵世峰,李文歌,黄小强,李新建,张佐云,罗芸,李雁凌;TECA-Ⅰ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3 薛毅珑,罗芸,赵世峰,李新建,段钟平,陈小平,李文歌,黄小强,李雁凌,崔忻,钟大光,张佐云,黄志强;TECA型组合型人工肝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杜国盛,石炳毅,宋继勇,金海龙,蔡明,钱叶勇,莫春柏,蔡忠军;重型肝炎肝脏移植术前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5 王新,周新民,苗继延,杨艳,赵玲,丁杰,吴开春,樊代明;连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1期

6 曾平;史若飞;欧书钦;舒楠;黎凤莲;吴景全;;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安全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0年06期

7 李兰娟,黄建荣;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08期

8 麦英明;罗捷;潘玉升;李滢;;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年16期

9 武峰;赵秀丽;王淑民;周辉;李嘉静;郭韶洁;邹留河;金涛;;环孢素眼用乳剂在健康人体的耐受性及血药浓度测定[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10 王新,周新民,苗继延,樊代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旭e,

本文编号:1924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924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