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控制的双纳米金球共振耦合对图像增强的研究
本文选题:双金纳米粒子 + 共振耦合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光学检测微纳米粒子在纳米光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而研究双纳米粒子共振耦合对图像的增强效果,对提升光学探测纳米粒子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会聚的光场激励下,金属纳米粒子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对图像有增强效果,因此可以将纳米粒子用于生物探针,对生物体做纳米显微成像。本论文应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3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主要研究了双金属纳米粒子结构的耦合共振特性和共振耦合对图像的增强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显微成像领域,更易于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在显微成像中,共振增强的强度和共振光谱特征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课题,但目前还未有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利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单、双体金属纳米结构的耦合共振特性和近场分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显微成像领域,更易于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金纳米粒子具有易制备、易修饰、体积小,毒性低,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性,可以作为生物探针,另外双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能增强信号,更便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本文研究了:1)利用FDTD方法,建立模型,详细说明了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定。计算了单纳米金球和双纳米粒子的消光曲线和近场电场分布;计算了不同间距的双纳米金球的消光曲线及近场电场分布,比较了单纳米金球和双纳米金球的消光曲线和能量分布,可以明确双纳米金球间存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并利用这个效应探索对在图像增强上应用;2)研究了双纳米金球与会聚光相互作用,双纳米球对会聚光的散射作用;3)通过生物化学手段,自己设计并制作了直径为60nm,间距为2nm左右的双纳米金球,并通过SEM扫描验证,用于光学扫描实验。在本文中,通过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实现了60 nm直径双纳米金球耦合共振对图像增强。本文主要创新点:1)应用数值仿真和实验两种手段验证了双纳米金球共振耦合对图像的增强效果;2)通过FDTD方法的计算,明确了共振耦合作用与双纳米金球间距的关系;3)应用DNA技术控制双纳米金球的距离,并用SEM和TEM方法验证了样品质量,并应用于光学扫描成像。
[Abstract]:Optical detection of microparticles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research value in the field of nano-photoelectron, biomedicine and so 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optical detection of nanoparticles.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highly convergent light field, the metal nanoparticles produce local surface plasma effect, which can enhance the image, so the nanoparticles can be used as biological probes to make nanomicroscopic imaging of organisms. In this paper, 3D finite 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coupling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nd the effect of resonance coupling on image enhanc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ll be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microscopic imaging, and it is easier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microscopic imaging, the intensity of resonance enhanc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nance spectrum have alway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to scholars, but no in-dept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singl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pling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ear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nary metal nanostructure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ll be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microscopic imaging, and it is easier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diseases.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preparation, easy modification, small volume, low toxicity,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can be used as biological probes. In addition, the local surface plasma effect of double nanoparticles can enhance the signal. More convenient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FDTD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and the parameter sett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extinction curve and near field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single nanometre gold ball and double nanocrystalline gold ball are calculated, and the extinction curve and near field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double nanometer gold ball with different spacing are calculated. The extinction curve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single and double nanocrystalline gold spheres are compared.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a local surface plasma effect between the two nanometers. And using this effect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nanometre gold spheres participating in the gathering light, and the scattering action of the double nanospheres to the condensed light by biochemical means. The double nanometre gold spheres with a diameter of 60 nm and a distance of about 2nm a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and verified by SEM scanning, they are used in optical scanning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60 nm diameter double nanometre gold sphere coupling resonance is realized to enhance the image. In this paper,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 1)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double nanometre gold sphere resonance coupling on image enhancement. (2) the FDTD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mage enhancement e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onance coupling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nanometre gold spheres is clarified. The DNA techniqu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nanometers, and the sample quality is verified by SEM and TEM methods, and used in optical scanning imaging.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阳德,罗育林;纳米科技——21世纪社会发展的推进器[J];中国医学工程;2003年06期
2 ;我国在核酸药物的纳米载运体系研究中取得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3 于菲菲;王新霞;邹豪;张国庆;钟延强;;三种不同功能化纳米金的制备及其稳定性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4 孔小丽;乔飞燕;齐晖;李富荣;周汉新;;抗体和寡核苷酸双标记纳米金生物探针的制备及性能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5 李红红;陈兴国;;纳米金银材料在比色检测汞中的应用[J];岩矿测试;2012年05期
6 郭常闰;关树文;黄磊;张超;董彪;宋宏伟;王丽萍;;次血红素六肽对纳米金诱导线虫热激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1期
7 ;纳米金壳新材料可有效抑癌[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8 李宁;骆小平;高飞;;复合纳米金膜技术增强牙科钛瓷结合的基础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4年03期
9 吴维明,蔡强,陈裕泉;纳米金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3年05期
10 ;纳米金壳新材料可有效抑癌[J];技术与市场;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学明;金洁;田佳;赵汉英;;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收缩的纳米金球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李传新;潘春旭;;纳米科技现状及展望[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微娜;林丰;郭祥群;;自旋标记-发光纳米金多模式探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余玲;张彦峥;王亚丹;张银堂;徐茂田;;非标记纳米金光谱法检测雌激素[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郭彬;李青山;;纳米功能性纺织品的最新研究进展[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文峰;李津如;林官华;江龙;;简单方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强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竟先;鄢程;吴基球;;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8 唐芳琼;;尺寸、结构、形貌可控纳米颗粒制备与调变技术开发[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军;纪小慧;洪霞;王连英;贾若昆;菅文平;白玉白;;基于纳米晶特性的免疫检测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袭著革;;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俊;“纳米食品”安全存疑[N];广州日报;2010年
2 张阳德;我国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N];科技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童岱;刘扬:发现“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贾书哲;拨开迷雾看纳米[N];中国质量报;2002年
5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胜;一吨值一亿美元[N];深圳商报;2002年
7 李树龙;小纳米 大神通(上篇)[N];中国黄金报;2001年
8 记者 任荃;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N];文汇报;2006年
9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微观色彩学与包装设计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张唯诚;显微世界中的DNA纳米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永海;Au、Ag、Pd、Cu、Ni纳米催化剂设计构筑与催化氧化还原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陈娜;纳米金对胶质瘤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杨洁;宽频纳米结构光天线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晶;新型纳米生物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陈坤;功能化纳米金光学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用于三聚氰胺和转基因分析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胡培;新型纳米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于广霞;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在环境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秦为为;等离子纳米粒子在可视化成像检测及纳米马达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9 董海峰;DNA检测与细胞内microRNA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守仁;纳米金和二氧化钛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质和催化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瑞花;壳聚糖基金纳米棒的构建及其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何路伟;染料敏化的氧化锌“纳米草坪”的构建及其光催化制氢性能[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熊海岩;钯、铂、金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席春晓;棒状金纳米晶及类球形银纳米晶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谢芳;择优腐蚀制备新颖金铂异质纳米结构[D];山东大学;2015年
6 梁莹;Anti-cMet抗体耦合空心纳米金球对宫颈癌光热治疗增敏之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晶;纳米金—声致发光分析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逸鹏;纳米金与不同亚型乳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韦正楠;基于富勒烯@金纳米等离子体的Fenton催化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潘欢欢;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及其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1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93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