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修饰氧化纤维素医用敷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氧化纤维素 + 稀土 ; 参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本研究将稀土铽硝酸盐以共价键键接到选择性氧化改性纤维素的羧基上,成功制备稀土修饰氧化纤维素医用敷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测试证明,该敷料能即时吸水,快速牵引水分,紫外光照下发出绿色特征光,适用于创面止血,能促进创面修复和愈合,又可用于伤口感染的特殊标记和光学显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Abstract]:In this study, rare earth terbium nitrate was covalently bonded to the carboxyl group of modified cellulose, and rare earth modified cellulose medical dressing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dressing could absorb water, draw water quickly, emit green characteristic light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be suitable for hemostasis of wound, and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healing.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special marking and optical display of wound infection, and has a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作者单位】: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侠;;稀土元素铽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2 孙宾,武利顺,梁伯润;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及其氧化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刘术侠,李阳先,韩正波,王恩波,曾毅,李泽淋;新型稀土杂多蓝的合成及其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和毒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吴惠丰,张晓宇,李晓晶,孙国英,吴亦洁,裴奉奎;核磁共振技术及模式识别对硝酸镥急性毒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5 耿存珍;夏延致;全凤玉;;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及发展趋势[J];功能材料;2012年15期
6 张麟;陈弟虎;于凤梅;黄展云;潘仕荣;;氧化镧掺杂非晶碳薄膜的血液相容性[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9年02期
7 张麟;陈弟虎;于凤梅;黄展云;潘仕荣;;氧化镧掺杂对非晶碳薄膜表面及界面能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1期
8 孙宾,顾春菊,马敬红,梁伯润,沈志明;自制医用氧化纤维素材料的止血吸收性能的初步观察[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4期
9 许云辉;陈宇岳;林红;;氧化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2期
10 纪云晶,栗建林;我国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概况[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榕村;;稀土元素对黄粉虫幼虫的生理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2 叶榕村;杨兆芬;;稀土元素对黄粉虫成虫的生理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3 徐项桂;顾宁;胡翠英;;镧对大白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4 徐芳;林强;;五类蜂蜜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张铁;王春光;吕建存;倪耀娣;;硝酸铈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张颖;;稀土元素镧对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发酵赖氨酸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许云辉;张晓丽;张慧娟;黄晨;;选择性氧化棉纤维的力学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董智勇,陈东,刘颖,陈爱军,刘佳梅,聂毓秀;混合稀土常乐在孕鼠和胎鼠肝中的蓄积及对肝脏钙含量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9 刘玉荣;陈东;姜文华;陈爱军;;三氯化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10 刘会雪,刘湘陶,卢景芬,李荣昌,王夔;稀土离子(La~(3+),Ce~(3+),Y~(3+),Tb~(3+))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云辉;;生态棉纤维产品开发一胶原蛋白对选择性氧化棉纤维的绿色改性研究[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屈艾;薄军;李宗芸;孙玲;仇敬运;胡文静;;稀土复合肥对玉米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金勇;王诗太;谭海风;李克;范红梅;;氧化改性纤维素过滤材料对卷烟烟气的影响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红;微生物纤维素及其氧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梅;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戴达松;大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戴路;预处理对TEMPO氧化体系的促进及动力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栾国有;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水热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勤海;外源性稀土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于彤;长期低剂量摄入氯化镧对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张苏琼;稀土元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动物界面耦合效应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9 许云辉;选择性氧化法制备环境友好型功能棉纤维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吕雪川;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和热化学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海防;稀土元素对双壳类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范琼瑛;稀土络合物的合成、抑菌性及抑菌机理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汪明;稀土壳聚糖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肌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4 王翠菊;纳米氧化铈对蛋鸡消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钱荣敬;TEMPO媒介氧化体系对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陆丹;稀土镧化合物抗宫颈癌效应的体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王晓丹;聚乙烯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覃忠严;超声波协同TEMPO氧化法制备纳米纤维微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朱恒;胺烷基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TNT吸附性能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吕数子;Keggin型磷钼、砷钼杂多阴离子无机—有机混配超分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性质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晓翠,王登高,林青;混合氨基酸稀土配合物的致突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5年02期
2 聂毓秀,杨建德,陈玉兰,栗振宝,牛春吉,张树功,倪嘉缵;小剂量镧、钐及镱的氯化物对体外培养细胞长期作用的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3 崔丽,刘晓玲,聂毓秀, 李岩;氯化钐、氯化镨对大鼠肝脏形态及LPO、SOD活性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4 刘刚;韩卿;夏安军;;TEMPO选择性催化氧化对纸浆成纸性能的影响[J];中华纸业;2008年07期
5 孙宾,武利顺,梁伯润;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及其氧化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孙宾,顾春菊,马敬红,梁伯润;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动力学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柳士忠,,王恩波;杂多化合物的酸性[J];大学化学;1995年01期
8 冯志祥,张树功,刘启民,杨魁跃,倪嘉缵,苗键,油书恒;稀土离子与牛血Cu(Zn)-SOD的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7期
9 黄仲贤,郑起,高红英,顾伟强,刘芳;稀土元素与金属硫蛋白作用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2期
10 杨斌盛;铕(Ⅲ)对脱铁铁蛋白吸收铁(Ⅱ)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睿;稀土铽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生态毒理效应[D];江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丽;相秉仁;邹巧根;;氧化纤维素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的研究[J];药学进展;2009年08期
2 高坡;方桂珍;贾力维;赵路阳;;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的合成及对尿酸和砷(Ⅲ)的吸附性能[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3 高坡;乐征宇;闫欣;方桂珍;;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对肌酐和砷(Ⅲ)的吸附性能[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4 HenryM.C.W.;TashjianD.B.;KasowskiH.;R.L.Moss;贺莉;;继发于可吸收性氧化纤维素(消毒的氧化纤维素制品)使用的术后截瘫[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5 王春;谷天祥;喻磊;刘波;卢春茂;;再生氧化纤维素在严重骨质疏松体外循环手术胸骨止血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5期
6 方万强;方子文;阮玲玲;;氧化纤维素可吸性止血纱布在胸腹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33期
7 王春;董思远;谷天祥;房勤;宋来春;喻磊;;骨蜡与再生氧化纤维素材料在老年女性心内直视术胸骨止血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1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紫薇;许苗军;李斌;;钙离子络合C-6氧化纤维素的热稳定性能研究[A];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军;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止血纱研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舒献;纤维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高坡;氧化纤维素多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双功能吸附剂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献玲;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的制备及其对尿毒症毒素的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金紫薇;C-6羧基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3 赵路阳;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的合成及对尿素、砷(Ⅲ)的双机制吸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3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99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