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微型磁共振成像仪的射频线圈及鼠成像实验
本文选题:磁共振成像 + 永磁微型三维磁共振成像仪 ; 参考:《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年05期
【摘要】:研发高质量的射频线圈,以提高永磁微型小动物用磁共振成像仪的成像质量。在分析各类线圈的基础上,认为对于永磁系统中的螺线管型线圈有独到的优越性,但直接应用不能满足成像需要。通过理论分析螺线管射频线圈磁场的特点,确定了进一步提高线圈磁场的均匀性、提高接收信号的灵敏度和信噪比为研究方向。借鉴了鸟笼型、马鞍型和相控阵线圈的优势,避开它们的不足,使用自己专利技术的合金材料设计并制作出适用于永磁微型磁共振成像仪的龙骨状、多线圈组合型、单通道整体射频接收线圈,并申请了专利。安装于25mm孔径,主磁场强度0.5T、1.5T,以及50mm孔径,主磁场强度0.48T的三种仪器上,进行小鼠、大鼠和荷瘤裸小鼠实验,结果表明该射频接收线圈完全适用于永磁型成像系统。
[Abstract]:Develop high-quality RF coils to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 for permanent magnet miniature anima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ll kinds of coils, it is considered that solenoid coils in permanent magnetic system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but the direct application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imaging.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solenoid RF coil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coil magnetic field and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received signals.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birdcage, saddle and phased array coils, and avoiding their disadvantages, the paper designs and fabricates the keel, multi-coil combination type suitable for permanent magnetic micro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 using the alloy materials of their own patented technology. Single channel integral RF receiving coil, and applied for patent.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mice, rats and nude mice with 25mm aperture, main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0.5T 1.5T, 50mm aperture and main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0.48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F receiver coil is suitable for permanent magnet imaging system.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立项并资助项目(08202133D;13202001D)
【分类号】:R4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侯淑莲;谢寰彤;侯晓吻;赵强;王广新;陈伟;张连元;门秀丽;孔晓燕;宫凤玲;;永磁微型磁共振三维成像仪及小鼠成像[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1期
2 王龙辰;朱高杰;李斌;;磁共振并行成像射频线圈的优化设计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寿国法;生物医学电磁正反问题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忠德;俎栋林;谷晓芳;;MRI系统中的正交技术[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俎栋林;孙春发;赵旭娜;唐昕;刘文韬;桂之钎;曹学明;;非均匀场磁共振成像仪物理设计要点和应用定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晓英;刘志文;赵微;;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磁体的梯度匀场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童水光;葛俊旭;李鑫;;MRI平面梯度磁场模型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5 蒋丹丹;李思奇;蒋晓华;;两级电平结构MRI梯度放大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6期
6 沈元;俞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2010年05期
7 冯锡钢,温志波,黄凡衡,林意群;脑功能成像时磁共振仪器稳定性的一种简单评价方法[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8 高秀香;徐怡庄;赵梅仙;齐剑;李慧珍;吴瑾光;;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8期
9 管骁;董梅;李保国;刘宝林;彭剑秋;;NMR法观测熟食豆制品真空冷却前后水分的迁移与分布[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02期
10 谢桂海,董光波,孙增圻,马健;基于核磁共振的癌症非侵入式诊断理论与技术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俊成;徐力平;成鑫宝;商峗;蒋瑜;;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射频开关电源设计[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汪红志;杨培强;张英力;张学龙;;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测试技术原理及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寰彤;;1.4T小鼠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实现[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文宇;一种新型MRI谱仪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汪红志;核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贺小伟;生物发光断层成像中光源重建逆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方晟;基于正则化的高倍加速并行磁共振成像技术[D];清华大学;2010年
5 周寿军;左心室MRI序列的运动跟踪新方法[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林向阳;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面包制品加工与储藏过程中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刘成梅;瞬时高压作用的机制及杀菌和纤维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尤建洁;基于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左心室分割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彬;基于模糊随机模型的磁共振脑部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张锦胜;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基于AD9910的高速数字频率源的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海明;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四路数字接收机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商峗;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的软件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公明;GE-signa MRI训练系统主体框架设计及主要功能的实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赵琴琴;磁共振技术研究抗性淀粉对速冻馒头品质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6 郭亚平;磁共振谱仪的通信模块设计和涡流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乔赫元;基于复杂网络的脑功能研究与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彭孟杰;绝缘子工频电场逆向检测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恒博;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分割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韩继钧;基于FDTD/MoM混合方法设计磁共振射频线圈[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启群;侯淑莲;赵强;王广新;李石玉;;在临床专业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基础”选修课的一点尝试[J];大学物理;2009年05期
2 秦明新,吕华;脑磁感应断层成像[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4期
3 金朝嵩;自适应边界元法的后验误差估计[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汪新,赵志业;h-自适应边界元方法的插值残差计算及误差估计[J];力学季刊;2000年02期
5 姚远;朱善安;刘君;Bin He;;自适应有限元真实头模型的构造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5期
6 何园丁;何为;徐征;张占龙;;开放式磁感应成像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5期
7 李增惠;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174次学术讨论会[J];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03期
8 刘超,汪元美;超声逆散射图象重建问题中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方法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年10期
9 谢耀钦,马信山,关心,程少平;研究各向异性对脑电影响的有限体积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1年08期
10 刘国强;王涛;蒙萌;王浩;;用棱单元方法求解磁感应成像的正问题[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寿国法;蒋明峰;夏灵;;心电功能成像问题中的正则化方法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恩龙;一种特殊永磁型磁体的匀场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枭禹,俎栋林,王卫东,包尚联;射频线圈的调谐和匹配(英文)[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2 李超;;鸟笼式成象线圈的双谐振运算技术[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0年01期
3 张鞠成;徐冰俏;李霞;陶贵生;徐文龙;;磁共振成像交替阻抗微带线射频线圈仿真分析[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汪红志;谭智广;任朝晖;刘聪;张学龙;;台式核磁共振成像仪高灵敏微型射频线圈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年01期
5 韩继钧;李岩;辛学刚;;射频线圈设计中盆腔组织对电磁场影响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4期
6 冯新科;梁陈;;磁共振软射频线圈维修[J];医疗装备;2008年06期
7 金玮;王龙辰;李斌;;磁共振射频线圈单元数对图像信噪比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12年08期
8 王龙辰;李斌;肖云峰;乔瑞华;;基于信噪差分比方法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头颅血管造影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年04期
9 张宏杰,宋枭禹,包尚联,俎栋林;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9期
10 张宏杰;白国刚;王霄英;包尚联;;磁共振成像前列腺射频线圈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杰;李鲠颖;;低场永磁MRI系统的低通鸟笼式头线圈研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戚协;飞利浦欲挺进射频线圈市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通讯员 张方荣 本报记者 江瑜;研发核磁共振核心硬件填补国内空白[N];南京日报;2012年
3 记者 杨丽;美时拿到中国市场通行证[N];泰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辛学刚;术中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鞠成;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2 王迪;数值混合方法设计与优化磁共振射频线圈[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韩继钧;基于FDTD/MoM混合方法设计磁共振射频线圈[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黄绮华;高场和超高场MRI B_1场分布和SAR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53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05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