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肌氨酸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本文选题:金纳米颗粒 + 聚肌氨酸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与生物医用技术的交叉渗透,纳米微粒在癌症诊断和治疗等生物医用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纳米微粒在复杂生理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污性是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前提。聚肌氨酸(PS)是聚类肽的一种,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本课题选择了具有良好稳定性能的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PS以研究其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血液循环性能等。首先,我们选择带有巯基的PEG(分子量为2kD)和二硫键的三种PS(单链分子量分别为PS1:1.8kD、PS2:2.6kD、PS3:6.8kD)修饰金纳米颗粒,成功制备了 AuNPs@PEG、AuNPs@PS1、AuNPs@PS2 和 AuNPs@PS3 四种金纳米颗粒,研究在各种条件下(PBS溶液等)的稳定性和阻抗蛋白吸附的能力。AuNPs@PS2能够最好地稳定金纳米颗粒且蛋白吸附量最低。在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中,我们选择了 AuNPs@PEG与AuNPs@PS2进行实验,发现AuNPs@PS2在裸鼠体内具有显著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说明PS2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基于上一章的研究,我们选择了单链分子量为2.6 kDa的PS和分子量为2 kDa的PEG对金棒进行修饰,利用金棒的光热效应对肿瘤进行光热治疗。发现两种聚合物修饰的金纳米棒(AuNRs@PEG和AuNRs@PS),表现出在各种条件下(PBS溶液等)优异的稳定性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的能力。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AuNRs@PS相对于AuNRs@PEG来说,在裸鼠体内循环时间较长、在肿瘤部位富集量较多,结合使用808nm激光,其光热治疗肿瘤的效果较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ross penetration of nano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technology,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fields such as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nanoparticles to maintain good stability and antifouling in complex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Polysarcosine (PS) is a kind of polypeptide and a promising biomedical material. In this paper,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good stability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biocompatibility and blood circulation of PS. Firstly, we selected three kinds of PS (PS1: 1.8kDor PS2: 2.6kDU PS3: 6.8kD) with sulfhydryl group (2kD = 2kD) and three kinds of PS (single chain molecular weight = PS1: 1.8kDU PS2: 6.8kD) to modify gold nanoparticles. We successfully prepared four kinds of gold nanoparticles: AuNPs, PEGGN, AuNPs, PS1AuNPsPS2 and AuNPsnovel PS3, respectively. The st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impedance protein adsorptio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PBS solution etc.) .AuNPsPS2 can best stabilize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protein adsorption capacity is the lowest. In further animal experiments, we selected AuNPs @ PEG and AuNPs @ PS2 to conduct experiments. We found that AuNPs @ PS2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blood circulation time in nude mice, indicating that the gol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by PS2 had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chapter, we selected PS with a single chain molecular weight of 2.6 kDa and PEG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2 kDa to modify the gold rod. The photothermal effect of the gold rod was used to treat the tumor. Two kinds of polymer-modified gold nanorods (AuNRs@ PEG and AuNRs@ PS) showed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protein adsorptio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PBS solution, etc.). Further anim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uNRsPS had a longer circulating time in nude mice and more enrichment in tumor sites than AuNRs@ PEG. The photothermal treatment of tumors with 808nm laser was more effective.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18.08;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毛斌;宋玉哲;王运福;刘国汉;;还原剂参量对金纳米颗粒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杨涛;李敏;沈福刚;张洪波;任淑霞;杨超;;原位形成的金纳米颗粒对溶菌酶结构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2年08期
3 郭薇,魏莉,张昕彤,白玉白;云母表面金纳米颗粒单层膜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12期
4 李迪,李景虹;2-巯基喹啉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5 付云芝;杜玉扣;杨平;李津如;江龙;;单分散、小粒径金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增长[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6年05期
6 杨振;杨晓宁;徐志军;;金纳米颗粒周围水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7 吕秉峰;李国平;罗运军;;金纳米颗粒的水相法合成及荧光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8 王慧娟;薛晨阳;袁艳玲;;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9 王国军;姚瑰玮;马士禹;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J];化学世界;2011年03期
10 王健;王冬梅;李原芳;;半胱氨酸化学键合金纳米颗粒用于氧化性小分子可视化测定的载体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薇;席时权;王海水;;金纳米颗粒的组装和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超;张丫丫;肖宜明;董振超;徐文;;金纳米颗粒荧光光谱特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彩荣;曹淑妍;刘珍杰;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氩、氮气泡对柠檬酸钠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4 乔金菊;刘丽峰;王旭;姜宏伟;郑鹉;贺淑丽;;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乙潜;梁文双;;金纳米颗粒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史巍;鲁闻生;江龙;;尺寸可控的双溶性金纳米颗粒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珍杰;王国军;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田月;赵玉云;崔燕;蒋兴宇;;具有独特活性的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冷飞;李英;甄淑君;李原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测定阿莫西林[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彩荣;吴善超;曹淑妍;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氢气泡制备金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林旭;纳米科技领域的“黄金热”[N];中国黄金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 郑晓春;有无肺癌一“闻”便知[N];科技日报;2009年
3 秀 田;带金病毒“间谍”刺探细胞情报[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多层壳包覆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及液晶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迪龙;金纳米颗粒有序结构的界面自组装及其电磁场耦合增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庄强;金纳米颗粒的静电自组装及其在界面可控成膜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易立志;金纳米颗粒阵列的电阻特性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马军;单颗粒暗场光散射成像:灵敏度、准确度提升及多靶物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6 易姿;基于金纳米颗粒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赵婧;基于金纳米颗粒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柴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西;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及其用于细胞标记和肿瘤治疗[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郭俊宏;碳化硅及金纳米颗粒表面结构诱导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瑛;聚肌氨酸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仇昕;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万晓燕;金纳米颗粒标记呼吸道合胞病毒入侵细胞的实时暗场光散射成像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4 闫彭;关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基因载体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赵倩;基于金、银纳米簇构建化学/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小板衍生因子-BB和三磷酸腺苷[D];天津大学;2014年
7 孙浩帆;基于金纳米颗粒功能化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郝勇敢;二氧化钛基复合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友琴;金纳米颗粒阵列后处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辛艳;表面亲疏水性质渐变的球形金纳米颗粒调节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1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06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