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应用经验模式分解去除近红外光的运动伪迹

发布时间:2018-07-04 10:05

  本文选题:运动伪迹 + 近红外光谱 ;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针对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运动十分敏感和运动伪迹会严重影响后续分析处理结果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经验模式分解去除运动伪迹的方法(EMD-MAR)。首先计算NIRS信号的移动标准偏差,根据其概率分布特性自动选取阈值和确定运动伪迹范围,然后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D)将信号分解成多个固有模式,对在运动伪迹范围具有明显异常的固有模式置0来消除运动伪迹,最后将处理后的固有模式加和得到校正后的信号。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EMD-MAR方法可有效检测和消除NIRS测量中常见的基线漂移、瞬时脉冲以及短暂低频振荡3种运动伪迹,并且极大提高了运动伪迹的自动检测程度,利用经验模式分解可以在去除运动伪迹的同时有效保留NIRS信号中的生理信息,为NIRS信号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is very sensitive to motion and motion artifact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subsequent analysis, a method of removing motion artifacts by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MAR) is proposed. First, the moving standard deviation of NIRS signal is calculated, the threshold value is automatically selected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artifacts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it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the signal is decomposed into multiple inherent modes by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motion artifacts, the original modes with obvious anomalies in the range of motion artifacts are set 0 to eliminate the motion artifacts. Finally, the processed intrinsic modes are added and the corrected signals are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D-MAR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etect and eliminate three kinds of moving artifacts, such as baseline drift, instantaneous pulse and transient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motion artifacts.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can effectively preserve the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NIRS signals while removing motion artifacts,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NIRS signal preprocessing.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863计划”资助重大项目(2012AA02A6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11JM4049)
【分类号】:R3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一博;韩妙飞;闫相国;;几种漫射光学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比较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AI Zhi-Xiu;;New Metrics of the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Interdecadal Shift[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3年06期

2 刘力;毕贵红;祖哲;陈仕龙;;基于掩膜分量的改进HHT方法在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定位中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2013年05期

3 赵蓓蕾;吴亚婷;李强;;基于形态学与灰度模态分析的阴影去除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3年12期

4 后锐;伍嘉文;罗智;;并购浪潮与股市波动:基于EMD的相关性检验与解释[J];系统工程;2013年09期

5 梁萍;丁一汇;;强降水过程气候态季节内振荡及其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13年05期

6 黄长军;郭际明;喻小东;袁长征;;干涉图EMD-自适应滤波去噪法[J];测绘学报;2013年05期

7 车荣飞;贾剑钢;马武刚;;VP型倾斜仪自动信号判别与调零实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年S2期

8 张长明;;绝缘子泄漏电流聚类算法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3年05期

9 QIAN Tao;ZHANG Li-ming;;Mathematical theory of signal analysis vs. complex analysis method of harmonic analysis[J];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Series B);2013年04期

10 李宝山;张义平;;HHT能量判别法在英坪矿爆破振动中的应用[J];工程爆破;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卫;张雪英;孙颖;;基于HHT边际Teager能量谱的语音情感识别[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2 王红军;付瑶;;基于多项式拟合的EMD端点效应处理方法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胡赤兵;楼军伟;王季;李贵子;;基于EMD样本熵的轴承故障信号复杂性度量[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赵家黎;胡赤兵;何小龙;;基于Lab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何志文;钱昌松;吴晓露;;基于经验周期模态单元滤波消除地震波中的汽车震动干扰的方法[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6 葛鑫;刘怀山;张如一;;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瞬时属性提取方法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八)——遥感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C];2012年

7 卢世坤;李夕海;牛超;陈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非平稳特性研究综述[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八)——遥感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C];2012年

8 刘哲函;王晓明;刘俊民;王海军;唐恒专;;F检测原理及其在NDC的应用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9 Changmin Fu;Qingyun Di;Zhiguo An;;Application of the CSAMT method to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in a metropolitan environmen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功能活动信号提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孙金燕;利用脑电及光电联合检测分别研究注意中的定向和执行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唐友福;基于广义局部频率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郭尧琦;分形市场下有色金属价格波动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邵喜高;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多核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6 韩国胜;蛋白质结构类与功能预测及物种亲缘分析问题的非线性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陶冬旺;基于数据驱动和物理模型的结构地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赵明生;基于能量原理的中深孔台阶爆破振动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元钦;基于雷达极化的弹丸运动特征处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也弛;非线性能量阱的力学特性与振动抑制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贤;言语诱发反应中频率跟随反应部分的瞬时能量谱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方舟;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三维重建和故障检测[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任兵;基于改进的迭代希尔伯特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行星减速器故障诊断[D];重庆大学;2013年

4 张晓鸽;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仪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3年

5 梅倩;LS-SVM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陈兆文;基于信号的数学形态学方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研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7 刘伟;基于改进的WVD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吴进;基于HHT算法的移频轨道电路频率参数检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张文静;基于扭矩激励的多跨转子系统轴承负荷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樊刘娟;WPD-EEMD方法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威;陈贺新;;一种改进的代数重建算法及其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2期

2 王振宇,刘国华;走时层析成像的迭代Tikhonov正则化反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2期

3 刘超,汪元美;超声逆散射图象重建问题中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方法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孔培;近红外光学断层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尚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文娟;张晶;胡广芹;赵静;林凌;陆小左;李刚;;BP神经网络用于肝炎患者舌诊近红外光谱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0期

2 田丰华,丁海曙,王广志,蔡志刚,赵福运;利用近红外光谱监测皮肤血氧输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2期

3 罗云瀚;徐可欣;;近红外无创伤血糖测量的组织光学基础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01期

4 高博;魏蔚;龚敏;王丽;;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多层组织血氧饱和度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1期

5 姚钦;史仪凯;刘霞;王萑;;血氧含量和血流量变化光纤检测系统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3期

6 韩素敏;王裕清;;近红外双波长反射式脑血氧监测仪的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刚;李靖瑶;林凌;;变光程长方法测量物质的光学参数[J];光电子.激光;2010年03期

8 罗云瀚;;近红外光谱无创伤血糖浓度测量的内部干扰因素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8年05期

9 刘蓉;陈文亮;谷筱玉;徐可欣;;人体血糖无创测量中净信号的提取方法[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8年03期

10 李岳;齐贺斌;史济招;腾轶超;丁海曙;;用光谱方法检测肌氧饱和度实现不同人群运动功能的评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永红;汪待发;徐灿星;李虹;白玉兰;李世良;白净;;用近红外光成像技术研究针刺的脑皮层效应[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谢绍鹏;严茂伟;孙灵根;吴纯洁;;中药材与饮片快速鉴定方法及仪器的构建[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会清;骆清铭;;人体血糖微创和无创伤快速检测研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蒋景英;陈伟;徐可欣;;基于皮肤仿体的甘油光学清透效果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玲玲;杨鹏;祖丽楠;张腾宇;李立峰;;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与模式识别[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6 沈海东;孙仁;;HHT方法在脉搏波信号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吴玉田殷学平;中药质量控制又添新武器——小波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晓艳;激光技术查牙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新技术新方法广泛用于抗生素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富荣;人体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近红外光谱无试剂分析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丁海泉;无创血糖检测中的近红外血流容积光谱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赵军;新生儿大脑组织光学参数的无损检测[D];清华大学;2005年

4 陈文亮;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信号拾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刘蓉;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信号构成和拾取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腾轶超;近红外空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在脑氧无损检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6年

7 罗云瀚;近红外无创伤血糖浓度测量方法的组织光学基础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颜志国;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表面肌电特征约简和分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王焱;近红外无创血液成分测量—动态光谱检测理论及信号提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张道明;心脏电信号分析及辅助诊断系统[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继承;人体血糖浓度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的建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杜p,

本文编号:2095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095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