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光谱法研究聚赖氨酸与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8-09-09 20:29
【摘要】:聚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聚阳离子,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其血液相容性的相关报道较少,特别是通过光谱法研究其与血液中重要蛋白的相互作用。因此,通过多种光谱法研究聚赖氨酸与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评价其血液相容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实验通过荧光、紫外和圆二色谱研究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结构的影响。其中,聚赖氨酸的正电性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复合实验显示,0.01mg·mL-1的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影响较小,随着浓度增大,相互作用增强;荧光光谱显示,纤维蛋白原在λem=341nm处出现浓度依赖性的荧光猝灭;紫外光谱显示,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吸收强度(200~240和278nm处)的影响在0.025mg·mL-1时较小,并出现浓度依赖性的减少;圆二色光谱显示,随着聚赖氨酸浓度增大,纤维蛋白原的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结果表明,聚赖氨酸会与纤维蛋白原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对其结构造成浓度依赖性的影响。当浓度为0.01和0.025mg·mL-1时,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结构的影响较小;而浓度过大时,影响较大,势必破坏纤维蛋白原的生理功能。因此,研发和应用聚赖氨酸时必须充分考虑浓度因素。本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而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材料与蛋白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此外,上述研究结果对聚赖氨酸的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Poly (lysine) is an important polycation, which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biomedical field.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its blood compatibility,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its interaction with important proteins in blood by spectral method. Therefore, it is innovative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lysine and fibrinogen by a variety of spectroscopic methods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polylysine and fibrinogen. The effect of polylysine on the structure of fibrinogen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UV and circular dichroism. The positiv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olylysin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polylysine (0.01 mg mL-1) on the function of fibrinogen was small, and the interac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fibrinogen in a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nner was observed at 位 em=341nm, and the effect of polylysine on the absorptivity of fibrinogen (200 ~ 240 and 278nm) was less than that at 0.025mg mL-1, and decreas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伪 -helix content of fibrinogen decreased, 尾 -fold, 尾 -rotation angle and random coil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ysine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lysine interacted with fibrinoge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0. 01 and 0.025mg mL-1, the effect of polylysine on fibrinogen structure was small, bu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too high,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fibrinogen would be destroyed. Therefore, concentration factors must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olysine. 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a simple and systematic metho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aterial and protein, which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the material. In addition, these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biomedical application of Polysin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基金】:广东省省级科技项目(2014A020215018)资助
【分类号】:R318.08;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吉伟;陆娅;;ε-聚赖氨酸及其在米饭制品中应用[J];粮食与油脂;2010年09期

2 张扬;冯小海;徐虹;;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1年10期

3 张书生;周建锋;;ε-聚赖氨酸生产意义及关键工艺[J];企业导报;2012年18期

4 刘慧,徐红华,王明丽,郎林,秀兴楠;聚赖氨酸抑菌性能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孙艳辉,董英;ε-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年07期

6 张东荣,王正刚,毛忠贵;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年02期

7 段杉,邓瑞君,吴锦铸,张木明;ε-聚赖氨酸及其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5年04期

8 张东荣;张超;段作营;王正刚;毛忠贵;;ε-聚赖氨酸抑菌性能的初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于雪骊;刘长江;杨玉红;;ε-聚赖氨酸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粮食与油脂;2006年09期

10 秦芸桦;周涛;;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及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少欣;;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谭之磊;袁国栋;赵娟;王俊;贾士儒;;ε-聚赖氨酸分子量测定及抗菌作用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耿伟涛;谷燕燕;宋存江;王淑芳;;一株ε-聚赖氨酸生产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合成酶基因的克隆[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王林;朱希强;;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与筛选[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倪清艳;李燕;张海涛;;ε-聚赖氨酸的抑菌作用及在鱼糜保鲜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静敏;吴清平;刘盛荣;莫树平;张菊梅;;ε-聚赖氨酸产生菌新菌株的筛选和产物结构鉴定[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姚远;王栋;车顺爱;;以聚赖氨酸为模板制备二维四方孔道介孔二氧化硅[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8 宋旭;张振中;;聚赖氨酸-DNA缩合体的制备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9 杜萌;杨涛;张永春;姜辰;焦奎;;层层组装聚赖氨酸和纳米Au-CNT杂合体电化学检测PAT基因[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范艳斌;李春炎;曹恒;李富友;陈道勇;;寡聚赖氨酸/铱(Ⅲ)纳米粒子在细胞溶酶体环境下解离为小尺寸纳米粒子、小纳米粒子入核及其核内释药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胡国华 杨旭艳;新型微生物源防腐剂ε-聚赖氨酸[N];中国食品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高泓娟;ε-聚赖氨酸:应用范围日益广泛[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金丰收 金其荣;新型生物防腐剂——聚赖氨酸[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邱德生;ε-聚赖氨酸——极具前途的生物防腐剂[N];中国食品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余春槐 通讯员 叶盛德 吕皓;ε—聚赖氨酸盐酸盐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食品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之磊;ε-聚赖氨酸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抑菌活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刘盛荣;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叶若松;ε-聚赖氨酸抑制致病菌分子机理及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陈旭升;Streptomyces sp.M-Z18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碳源供给策略与过程调控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耿伟涛;聚氨基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闯;ε-聚赖氨酸合成机理及发酵条件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2 赵斌伟;基于聚赖氨酸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邢蓓;ε-聚赖氨酸对Staphylococcus aureus活性及初级代谢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双;ε-聚赖氨酸耐受型高产菌种选育及代谢通量分析[D];江南大学;2016年

5 郑根成;ε-聚赖氨酸高产突变株Streptomyces albulus GS114发酵工艺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6 吴光耀;核糖体工程选育ε-聚赖氨酸高产菌及发酵pH调控策略优化[D];江南大学;2016年

7 刘梅;Nisin与聚赖氨酸协同对腐败菌的抑制效果及在鸡胸肉中的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伟;ε-聚赖氨酸的发酵及在荔枝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陈旭升;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选育与发酵过程优化[D];江南大学;2008年

10 李树;ε-聚赖氨酸菌种筛选及发酵工艺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3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33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1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