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多肽修饰和孔结构设计的新型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3 13:35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上致死率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30%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人工血管介入治疗和血管搭桥手术是如今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由于血管狭窄严重或血管病变,在许多情况下不适合支架植入,血管搭桥手术常常受到自体血管来源不足的限制。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人工血管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有商品化的大口径人工血管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移植后长期通畅率较高;但是由于容易堵塞或内膜增生,还没有理想的小口径人工血管(6mm)可应用于临床治疗。本论文采用原位诱导人工血管在体内快速内皮化的思路,以期解决小口径人工血管长期通畅性问题,并结合血管材料的结构设计,促进血管体内重构过程,为构建理想的小口径人工血管奠定基础。 研究证明,聚己内酯(PCL)由于生物惰性和较慢的降解速度限制了其作为人工血管材料的应用,而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的多肽的修饰可以促进内皮细胞(EC)的迁移、粘附和增殖。因此,本文发明了多种方法在PCL支架表面修饰RGD多肽。首先,通过引入2-氰基苯并噻唑(CBT)和D-半胱氨酸的缩合反应成功地在PCL支架表面共价修饰了RGD多肽衍生物,这是一种新的化学选择性连接作用,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无需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安全而便捷的,可有效改善PCL支架表面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 再则,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种可以在生理条件下进行的温和的表面涂覆技术,利用“表面诱导自组装”在PCL支架材料表面修饰Nap-FFGRGD多肽,该两亲性多肽分子可在疏水纤维表面自组装,形成稳定的生物活性涂层。修饰后的PCL支架在体外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EC的粘附、铺展和增殖。在植入兔颈动脉后,该多肽的修饰改善了PCL人工血管的通畅性,抑制了血栓基质的沉积,同时显著促进了内皮化进程和平滑肌再生。此外,通过对Nap-FFGRGD分子抑制血小板聚集机理的研究,作者证明了Nap-FFG可能是通过某种未知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与血小板结合,并在血小板周围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通过静电排斥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凝胶分子Nap-FFGRGD在PCL支架表面的修饰能够同时实现原位诱导人工血管在体内的抗凝血功能和快速内皮化。 但是修饰后的支架材料由于电纺纤维间较小的孔径限制了细胞浸润和微血管新生,不利于人工血管的长期重构。为此,本文结合电喷聚氧化乙烯(PEO)和电纺PCL技术制备了三层复合人工血管,中层为致孔层,孔径大约40-50μm。兔颈动脉移植结果表明三层PCL支架这种微米级孔和纳米纤维结合的结构显著促进了细胞浸润和微血管新生,有效改善了支架材料的降解、内皮化进程和平滑肌再生。此外,单核/巨噬细胞在人工血管重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旁分泌作用。结果证明这是一种可应用于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良好结构。 将构建的RGD修饰的人工血管应用于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研究。虽然该血管材料在正常大鼠体内再生效果良好,但是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重构明显变差,表现在血小板粘附增多,内皮化进程变缓,并伴有早期钙化和慢性炎症反应等方面。因此发展一种更好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以改善其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再生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认为动物疾病模型是可以用于后续评价小口径人工血管体内表现的一种重要模型。 此外,本文创新性地合成了一氧化氮(NO)小分子水凝胶,具有酶控缓释NO的性质。NO的释放速率是恒定的,并且可以通过改变p-半乳糖苷酶的浓度进行调节。利用这种水凝胶对小鼠急性皮肤损伤治疗7天后显著促进了血管新生和伤口愈合。这种具有酶控缓释NO功能的新型小分子水凝胶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将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论文从多肽修饰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对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原位诱导体内重构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为制备理想的可临床应用的人工血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新锦,吴清玉;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2 张小明,李伟,李清乐,汪忠镐;骨髓种植人工血管在静脉系统的实验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3 张纪蔚;;人工血管性能要求和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7期

4 汪忠镐;陈学明;;人工血管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5 张大鹏;李卫;杨琪;潘世奇;侯明明;;骨髓种植人工血管在静脉系统血管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53期

6 徐国雄;戴翔;郝清斌;刘建夏;;人工血管材料置换术后致切口不愈7例的诊治体会[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7 周为民;高涌;余朝文;聂中林;;人工血管感染处理策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张泽;Robert GUIDOIN;Yvan DOUVILLE;Martin W.KING;;人工血管与药物[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7期

9 翟国君;姚伟娟;贾子昌;韩金涛;赵军;李选;董国祥;;静脉人工血管桥内膜增生的形态学特征及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10 宋逢林;胡冬煦;;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大军;尹德馨;姜涛;;移植人工血管感染6例诊治体会[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袁晓燕;张红;贾潇凌;韩凤选;赵蕴慧;赵瑾;樊瑜波;;电纺纤维膜双重控制释放生长因子及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陈梅;潘芦翎;;1例腔-房人工血管架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A];河南省第八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资料汇编[C];2006年

4 陈梅;潘芦翎;;1例腔-房人工血管架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A];河南省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资料汇编[C];2007年

5 王健;刘扬波;陈鑫;卓高豹;张怀保;陈雷;;急诊人工血管介入抢救锁骨区大血管损伤一例[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潘仕荣;杨世方;易武;郑欢玲;陶军;;小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与性能[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韩伟;张强;孟路阳;王林君;;下肢动脉旁路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的外科处理(附2例报告)[A];第二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邹煜;倪一鸣;马量;;人工血管外包裹与右房内引流:一种升主动脉手术止血技术[A];2008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体外循环学组、胸腔镜学组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健;刘扬波;陈鑫;卓高豹;张怀保;陈雷;;急诊人工血管介入抢救锁骨区大血管损伤一例[A];2011年浙江省显微外科学暨手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程薇薇;周文泉;黄一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施行血管成型术及人工血管搭桥术后的随诊观察(英文)[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教授 张福先邋周江皎;拿什么替代血管[N];健康报;2008年

2 吴一福 段晓宏;人工血管搭桥术成功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译 胡德良;食品原材料可用于培养人工血管[N];中国医药报;2012年

4 王春艳;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主动脉瘤体破裂患者并置换人工血管[N];承德日报;2006年

5 吴一福;PTFE血管材料可携载VEGF基因转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辽宁医学院附一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 司忠义邋阎红 整理;“桥上架桥”打通闭塞血管[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源;转基因内皮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上种植及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2 罗明尧;犬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植入术后体外放疗及静脉化疗对移植物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陶思丰;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携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促进内皮生长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辉;可降解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和功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孔晓颖;壳聚糖小口径可降解人工血管生物学性质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李捷;人工血管携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蒋大铭;人工血管携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坤;介孔材料构建肝素控释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鸿坤;体外诱导骨髓CD_(34)~+细胞及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陆树洋;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接枝CD133抗体促进小口径ePTFE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新型免缝合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鹤;人工血管螺旋槽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孟想;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快速激光加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袁丽琴;术后大剂量放疗对犬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人工血管内膜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5 万恒;大剂量体外射线照射对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陈阳希;术后放疗对犬下腔静脉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吻合口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7 高勇;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对预防血管置换并发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文波;术后静脉化疗对犬腹主动脉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后移植物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9 卢伶俐;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造血管内皮化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廉维帅;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应用于血管置换后6-k-PGF1_α和TXB2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29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329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